第183部分 (第1/4页)

郭子仪、李泌、杜鸿渐,严格说起来都不是成王李俶的人,皇帝擢升这些人,将之安排在重要的岗位上,其中暗示着什么不言而喻了。

李系都能想到这一点,何况是李俶了。

李俶抻着脸站在那里,紧握双拳,脸色渐渐变得铁青起来。

他的那些心腹铁杆都有些抱不平气不过,跃跃欲试。但毕竟是在金殿之上,没有李俶的许可,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

李泌一连宣布了十多名三品以上高官的册封诏书,有的任,有的免,有的平级调动,有的官升一级。皇帝一口气调整了这么多的高级领导干部,却没有跟群臣通气,自作主张乾纲独断,不仅有违李唐朝廷的规制,还一反李亨往日的执政风格啊。

三省要员中除中书省之外,掌权宰相,都换成了皇帝的人。皇帝想要干什么,还需要用语言来解释吗?

就在众人以为册封进入尾声的时候,李辅国又脸色复杂地赐下了第二道诏命,这个时候,李俶的脸色已经面沉似水,心神之愤怒到了即将爆发的边缘。

李泌再次清了清嗓子,大殿之中静寂无声,无数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的身上。

李俶下意识地往前一步,目光如刀地凝视着正在缓缓展开圣旨的李泌,新任的宰相权贵。

所有追随李俶的文武大臣屏住了呼吸。只要李俶率先发难,他们就会或摇旗呐喊或冲锋陷阵,总而言之,不可能让皇帝轻而易举地单凭几道异想天开的诏书就改变了原定的朝局,让长安城变了天。

不能怨这些人大逆不道,而实在是这些人的政治利益与家族利益以及长远利益,都与李俶的利益息息相关,若是李俶失势,他们也不会再有好日子过。

为了自己效忠的成王殿下,为了自己的根本核心利益,他们做好了思想准备,不惜与皇帝一战。

可莫要小看了这群文臣武将。他们要是联起手来,闹将起来,把持住最后的底线不动摇,哪怕是皇帝都要为之让步。

作为皇帝,哪怕是李世民这种千古一帝,都害怕臣下捆绑起来共同进退。这是很多皇帝登基之后,对群臣怀有深深忌惮之心、不惜建立特务机构对群臣形成监察分化的重要原因。(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章 谁是最后的赢家(10)

第三百八十章谁是最后的赢家(10)

李泌有些不安地清了清嗓子,又继续宣布了下去。

皇台上的皇帝依旧神色平静,不过,此时他突然缓缓起身,环视众人,最后将深沉凝重的目光投射在成王李俶的身上。

李泌朗声道:“成王李俶加封为中书令——”

如此简单直接的一道诏命让殿中文武大臣再次愕然。

但旋即,属于李俶阵营中的所有拥趸者都喜形于色,几乎都要当场欢呼雀跃起来向李俶当面恭贺;中书省主官占据朝廷要害职位,以李俶的亲王之位、名义上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再掌控中书省,权势更涨。

皇帝的不按照常理出牌,李俶面色呆了呆,但他也旋即平静下来,他快步出班,拜伏了下去:“儿臣拜谢吾皇万岁万万岁!”

不少朝臣兴奋地同时躬身拜了下去,齐声道:“吾皇英明!”

李亨站在丹墀上,神色平静地挥了挥手,嘴角却噙着一抹若有若无的冷笑。他心里冷笑道,接下来你们就不会再喊朕英明了——

李泌神色复杂地继续诵读了下去:“自朕奉太上皇诏命登基以来,凡军国重务,用人行政大端,未至倦勤,不敢自逸。绪应鸿续,夙夜兢兢,仰为祖宗谟烈昭缶,付托至重,承祧行庆,端在元良。皇长子成王李俶,为朕之首嗣,天意所属,兹恪遵初诏,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授以册宝,赐名为豫,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繁四海之心。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册封李揆为太子少师,马平为太子詹事……”

前一日改封成王,翌日加封皇太子。这在大唐建国以来的历史上,还属于首次。

李泌的诵读石破天惊!

金殿之上,除了皇帝之外,包括宣布诏书的李泌本人,都脸色变得非常震撼。李辅国站在皇帝身后,更是脸色狂喜。

皇帝竟然突兀地、没有任何前奏地就自作主张册封李俶为皇太子了,而且还极尽褒奖,赐名为豫。李辅国做梦都想不到竟然是这样的结果,如果早知道皇帝下了决断,他恐怕早就投向李俶一系了,还犹豫什么?

所有人都用极其震撼的目光投向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