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部分 (第1/4页)

起先是震撼,震惊,旋即是震怒,暴怒!

犯案的神龙卫,兴庆宫太上皇的骏马,十王宅中的故人,这幕后黑手的目标哪里是孔晟或者其他什么人,简直就是针对他这个皇帝来的!

李辅国再失势,那也是内侍省挂名的名誉省监,也是皇帝曾经的心腹,当年的老部下,更有国公的封爵。而李辅国以下的这些太监宫女们都已经退出内宫争斗、远离权力中心、垂垂老矣,他们与世无争,为何引来了如此突兀的杀身之祸?

这个人到底是谁?他能调动神龙卫,心狠手辣,又具备在长安城搅动风雨的能力……如果李辅国这些人有一个活口,或许很快就能寻根究底查出真相,但李辅国等人统统变成冰冷的死尸,线索其实又断了。

而很显然,对方这是提前下手杀人灭口了。

皇帝阴沉的目光渐渐投向皇太子李豫的身上,到了这个时候,尽管他不认为自己的长子能干出这种卑鄙无耻的事来,但事实摆在眼前——能具备如此能量者,皇帝算一个,孔晟算一个,皇太子李豫算一个,其他人都难。

但孔晟不可能将自己推进风口浪尖上去,皇帝也知道不是自己,那么就只有李豫存在嫌疑了。

其实此刻对李豫产生怀疑的岂止是皇帝一人,包括很多朝臣在内,都暗暗用狐疑震惊的目光紧盯着李豫。李豫嘴角一抽,心里愤怒至极又郁闷之极。

他无法分辨,也懒得解释。没有做过的事情,无论怎么都赖不到他的身上。只是一连串的事情发生,一环扣一环的阴谋圈套,都将所有人关注的目光转移到他的身上。

这至少会影响他的清誉名声,对他日后执掌皇权不利,容易成为储君的污点。

李豫怀疑是孔晟所为。

在李豫心里,只有孔晟有这个阴谋手段,也具备掌控全城局面的能力。而最终的祸水在无形中被引向东宫,在李豫看来,这也加剧了孔晟的嫌疑。

李豫与孔晟冷冷对望着,目光平静却擦出不少火花来。

孔晟知道太子在猜疑些什么,但孔晟心底无私却也不怕。

咳咳咳!

皇帝阴沉的咳嗽声在寂静无声的当场显得颇为刺耳。

皇帝缓缓走向了自己的銮驾,但没走两步,他就猛然转身环视众人,神色无比的冷厉愤怒:“十王宅是朕昔日的藩邸,朕今日之行宫别院。而李辅国等人,又是朕昔年东宫故人,是朕命李辅国安置此处隐居,与一干故人颐养天年。他们与世无争,却不料惹来杀身之祸!”

“为什么?!岂有此理!”

“太上皇御用骏马,被这些贼人假传圣旨盗走,如今又被射杀在十王宅之内。”

“178人神秘惨死十王宅,堪称为自大唐开国以来的第一惨案!无论是朕,还是尔等,都明白,有人在幕后操控主使了这一切,犯下了惊天动地的罪行!这是对朕、对大唐社稷、对朝廷肆无忌惮的挑衅!既然如此,朕就亲自督查,不查明真相、不将幕后元凶绳之于法,朕誓不罢休——孔晟!”

皇帝爆喝一声。

孔晟快走两步,躬身下去:“臣在!”

“朕将此案全权交予神龙卫和禁军具体查办,大理寺、刑部、京兆府全力配合。朕亲自署理,每一步案情,朕都要亲自过问,朕给你一个月的时间,你要限期破案,把幕后主凶给朕揪出来!”

“持朕金牌,无论涉及到谁,胆敢抗拒查案,汝都可以先斩后奏!”

“你们给朕记住,只要让朕查出来,一定将此贼碎尸万段,九族连坐,一正纲纪!”

皇帝的声音清冷低沉,杀气腾腾。

孔晟朗声应诺。

皇帝愤愤而去,在场群臣也悻悻而走,皇太子李豫回头瞥了戒备森严的十王宅一眼,然后悄然退走。

这个时候,谁敢多说一句话。哪怕是一句无心之言,都容易将自己陷于泥潭之中!面对如此血案,唯有保持沉默,避免发表意见,这才是最大的自保之道。

十王宅血案冲天!

但因为皇帝的严命,孔晟命人封锁住了消息,没有扩散到民间去。否则,这绝对会引发长安城坊间的一场地动山摇。

渐渐恢复了往日繁盛的长安城中,暗流涌动,似乎酝酿着一场巨变。有些敏感的商贾百姓也意识到了一些细微的迹象:比如这两日禁军一反常态开始加大巡城力度,而京兆府万年县长安县的衙役捕快出现在市井坊间巡查的频率是过去的几十倍,更重要的是,身着锦衣手持制式陌刀的神龙卫时时从城中纵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