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部分 (第1/4页)

皇帝回到御书房,当即就下达了赐婚的圣旨。皇帝命朱辉光亲自出宫,去长安侯府宣布诏命。

皇帝竟然要将纪国公主赐婚给孔晟,朱辉光也是吃了一惊,但对于皇帝的主张和心思,他哪里敢提出半点异议,只能惟命是从。

他与鱼朝恩不同,甚至与李辅国都不同。上述两者再罪大恶极,也是过去皇帝身边的人。而他则是一直跟随皇后张氏,皇帝肯用他,一方面是为了制衡鱼朝恩派系,一方面也是给皇后几分面子,两者之间缺乏真正的信任根基。

对于自己的“缺项”,朱辉光心知肚明,所以在皇帝身边听差,就倍加小心谨慎甚至是谨小慎微。

朱辉光刚出了麟德殿,就遇上了一个青衣中年太监,他扫了一眼,认出是内常侍程元振。程元振因为素日跟鱼朝恩不合,双方矛盾内宫皆知,好多次都撕破脸皮势成水火,所以在鱼朝恩的叛乱风波中得以幸存。

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朱辉光对于鱼朝恩的敌人,自然网开一面。皇帝也是如此。

更重要的是,内宫之人都知道程元振是东宫的人,要动程元振,不得不考虑皇太子的打压报复。朱辉光因此也要给程元振几分面子。

程元振看到朱辉光赶紧恭谨地避让在侧:“见过省监大人!”

朱辉光淡淡一笑:“程常侍这是要何往啊?”

程元振也是要出宫去,所有朱辉光也有此问。

现在的朱辉光在内宫之中就是最大的太监头子,皇帝身边的第一红人,不管程元振多么地不甘心,但在表面上却也不得不对朱省监敬畏恭敬,见朱辉光责问下来,赶紧笑着解释道:“省监大人,奴婢出宫去采办一些酒水,陛下还是偏好长安候孔府酒坊出的烈酒,所以……”

其实朱辉光心知肚明,程元振根本就不是出宫采办物资,而是去东宫那边。但朱辉光也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而是淡然一笑道:“也好,你去吧。杂家要去长安侯府为陛下传诏,陛下要将纪国公主赐婚给长安候,以后,长安候就不仅仅是大将军和神龙卫大都督了,还是咱们皇家的驸马都尉。”

不管朱辉光是有意还是无意中传出这一消息,但程元振听了还是心头一震,只是他表面上也不敢表现出异样来,恭谨地拱手送走了朱辉光,这才急匆匆出宫,直奔东宫。

最近一段时间,程元振过得比较消沉,他在宫内的地位不上不下更是比较尴尬。好在他与鱼朝恩是公开的对手,所以鱼朝恩此次谋逆没有将他牵连进去。

而因为他在内宫没有获得应有的位置,所以在东宫那边的地位也就可想而知,没有应有的价值,就得不到东宫的重视啊。可程元振现在也没有办法,他只能死死靠拢东宫,试图取得东宫的庇护。

程元振每日都要去东宫向皇太子问安,表示忠诚,只是后来李豫逐渐厌倦,很多时候并不见他,而是安排李适出面虚与委蛇。

程元振正愁着没有借口见到李豫,从朱辉光这里得了这个消息,自认为比较重要,所以就心花怒放地往东宫赶,要在李豫面前卖个好。

还是李适出面见程元振。

李豫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人,对于程元振这种在他心里并无太大价值的太监头子,他日渐厌恶。他可是贵不可言的大唐储君,哪有时间和精力去接待一个天天来的无足轻重的内常侍呢?如果是朱辉光,那就不一样了。

但李适认为,在宫内和皇帝身边能有东宫的一个眼线、耳目,也是具有一定意义的,所以,李适还是劝李豫对程元振多少给点面子。

李豫不置可否,索性将与程元振联络的事儿,完全交给儿子李适,由李适全权处置。

李适淡然微笑着望向了程元振,程元振毕恭毕敬地拱手为礼:“见过奉节郡王殿下!”

因为李适是奉节郡王,又是皇太子的长子,所以称之为殿下也不为过。李适对程元振一向对自己的恭敬态度很是满意,他嘴角略过一丝笑容,点了点头道:“程常侍,请坐!”

程元振赶紧恭谨道:“在殿下面前,哪里有奴婢的座位——殿下,奴婢得到一个重要的消息,不敢怠慢,立即出宫来向殿下和太子爷禀报!”

“哦?重要消息?你倒是说说看!”程元振说的是重要消息,但其实李适并没有太放在心上。东宫在大明宫,也不是只有程元振这一条线,若真是有了不得的大事,李适肯定也得到消息了。

程元振压低声音道:“奴婢得到消息,陛下已经将纪国公主赐婚给长安候孔晟,目前,朱辉光正在赶往长安侯府宣布陛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