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部分 (第1/4页)

所以,假以时日,南霁云肯定保不住自己的位置。

但若是有东宫的支持就不一样了,至少有李豫站在背后,很少有人再会冒着得罪李豫的巨大风险去夺南霁云父子的权。

所以,在李适看来,其实南霁云父子根本没得选择。

南霁云脸色一变,不过也知道李适说的并不夸张。但南霁云天生厌恶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他自问是皇帝的臣下,那就只效忠于皇帝一人。况且,他昔日为孔晟属下,一向与东宫不合,如今孔晟刚死,他就投靠向李豫的门下,这显然与南霁云的价值观和道德底线相悖。

况且,南霁云本身也不是那种趋炎附势之人。

南霁云斟酌着自己的言辞道:“殿下,末将只知忠诚于陛下,只要为将一日,就恪尽职守,绝不敢有任何逾矩违规之处。殿下厚爱,实在是让末将不敢承受。”

李适脸色一变,南霁云这种话出口,那就是等于拒绝自己和东宫的招揽了。

但李适年纪虽轻,但城府深沉,他没有表现出自己的任何不满情绪来,只是淡淡笑着:“陛下乃是本宫的皇祖父,将来,陛下百年之后,吾父登基称帝,所以,你效忠于陛下好效忠于东宫,其实没有本质的区别。”

李适那意思就是说,反正江山都是我们皇帝家的,你效忠于太子,也就是相当于效忠于皇帝和皇室。

这也算是李适给南霁云的一个台阶下。

当然,这也有点偷换概念的味道。

南霁云面露苦涩之笑,恭谨道:“还请殿下见谅,末将此刻心情烦乱,一时难以决断,可容末将思量几日?”

南霁云不愿意攀附东宫,又不想跟李适直接撕破脸皮,所以就想拖一拖。

但李适也不是等闲之辈,哪里还能看不出、听不透南霁云的拖延之策。见自己作为东宫长子亲自来招揽南霁云一个草根将领,南霁云却一点面子也不给,如此不识时务,李适心里的不爽可想而知。

一念及此,李适就懒得再跟南霁云虚与委蛇,直接撂起了狠话:“南将军,不是我说,孔晟已死,以你们南家如今在朝中的现状,若不依附东宫,结果可想而知。我言尽于此,若你仍然不识时务,那么,将来落魄潦倒之时,就悔之晚矣。”

南霁云深吸了一口气,神色有些复杂,却没有接李适的话茬。李适话里话外的威胁之意溢于言表,其实就是李适不说这种话,南霁云也能猜出如今自己得罪东宫的代价。

只是南霁云是一个外柔内刚之人,越是威胁,他就越加绵中带刚,不吃这一套。当然,主要因素还是他不肯攀附权贵。

想到这里,南霁云轻轻道:“不瞒殿下说,末将本为睢阳麾下军中一小卒,能有今日已经算是祖上冒了青烟。末将父子从来都是无足轻重的小人物,现在未曾富贵,将来谈什么落破潦倒?抱歉了,殿下!”(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七章 复出(3)

第四百八十七章复出(3)

李适勃然大怒,冷冷一笑道:“好了,既然南将军不肯接受吾等的好意,那么,就好自为之吧!”

说完,李适拂袖而去。

南霁云神色复杂地躬身相送。尽管李适发怒,不欢而散,但作为臣下,面对皇孙,南霁云有不能失却半点礼仪。否则,皇室一顶帽子扣过来,南霁云可是吃罪不起。

望着李适怒冲冲离开的背影,南勇有些忧心忡忡地道:“父亲大人,我们在朝中没有根基,如今得罪了东宫,恐怕日后……”

南霁云长叹一声:“我儿,正因为我们没有根基,所以才不能随意沦为谁的附庸。吾父子受大将军举荐,蒙圣上隆恩,方有今日,你且记住,吾等只能忠诚于陛下,不得三心二意,否则,才真正是我们南家的灭顶之灾!”

“儿子明白了!”南勇深吸了一口气。他突然想起孔晟尚在,既然有孔晟作为靠山,还怕什么东宫太子?

南勇满腹的忧虑渐渐消散一空。

“太子过于强势,擅权,陛下素有防范。若是我等今日投靠太子,陛下那里自然不好交代。若是我们连陛下的信任都丧失殆尽,那在长安城里,还有什么立锥之地?”

南霁云无奈地挥了挥手:“太子看重者,无非是我们手里的军权,然而实际上,禁军能听我父子调度号令者,十之不过二三,其他权柄皆掌控在李彪李虎乌显乌解这干人手里,而这批人往昔与太子势成水火,绝难相安无事。因此,我儿,你我父子需要做的就是静观其变,不能妄动!”

南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