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部分 (第1/4页)

另一方面,大抵在军中,对于赵王庸庸无能的风评也不在少数,这似乎也会影响皇帝的判断。

毫无疑问了。

“南勇,消息从何而来?靠得住吗?”孔晟轻轻问道。

南勇轻轻道:“来自内侍省,朱省监亲自派人快马加鞭送来消息,要求末将当面向大将军禀报。”

孔晟缓缓点头,果然在他的意料之中。

这显然是内侍省省监朱辉光主动向他示好了。朱辉光本质上说是张皇后的人,他与东宫也站在不同的阵营中,皇太子李豫的更上层楼,也同样不符合朱氏的利益。

孔晟沉默了下去,神色越来越淡漠。

南勇不敢吭声,老老实实站在一旁,等候孔晟的决策。

他知道孔晟在思考问题,在这样的重大问题上,任何考虑不周和处置不当,都容易引发后续负面效应,由不得孔晟不慎重。

良久,孔晟才缓缓抬头来望着南勇,声音平静:“南勇,重重赏赐朱省监的来使,让他回去回报朱省监,就说孔某承他的情了,就说我们来日方长,容后再报!”

“至于朝廷和陛下的决策,我们不宜干涉。我们目前主要的使命是出使回纥,护卫公主前往漠北,其他的一概可以置之不理。”孔晟说完,就轻轻挥了挥手,示意南勇可以退下了。

南勇嘴角一抽,却还是毕恭毕敬地躬身下去:“末将遵命!”

南勇转身离去,孔晟望着南勇离去的背影,嘴角慢慢浮起一丝无奈的苦笑来。

他有心给皇帝上书,陈明利害,建议皇帝更改决策。但史思明归顺的消息不可能今日才到京,让李豫取李系而代之,也绝对不是皇帝现在才做出的决策,皇帝之所以等孔晟出京后才公然宣布,同时不再隐瞒史思明归顺的军报,这说明皇帝是明知孔晟会站出来反对,故意为之。

皇帝不想让他管,如果孔晟还不识趣,还要在这件事上说三道四,肯定会引起皇帝的强烈反弹。

此其一。

皇帝同时也会想,孔晟才出京不久,他是如何及时得到消息的——一个远离京城出使回纥的大臣,竟然还对长安城的动向了若指掌,这会让皇帝对孔晟产生极大的猜忌。

此其二。

所以,孔晟综合考虑,权衡利弊,觉得还是保持沉默为好。至于李豫的问题,他本来就是本来的后世皇帝,如果天命注定他还是会继承皇位,那就如此吧,反正对于孔晟来说,那也是好几年之后的事了,还有时间再从容计较。

至于李豫带兵进驻范阳的风险,孔晟还是不能说。说了没人会信,还会引起皇帝的猜忌和满朝文武大臣的猜疑,如果再被人扣上一顶与叛贼有染的帽子,那就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二章 月下

第五百三十二章月下

孔晟叹息良久,披衣出了帐幕,站在月光地里抬头凝望浩瀚的银河,夜空如洗,初秋的北方,深夜的气温已经很低了。

孔晟感觉到了一丝的寒意,忍不住裹紧了披风。

作为主帅和出使的主官,孔晟的帐幕在整个营地的中心位置,其他将领或者士卒的帐篷围绕着他的,如同众星捧月。而他的帐幕,正对着的就是宁国公主所在的驿馆。

这间驿馆是官道上的小驿站,官办,但平日里只住来往京城的低级官吏或者军中探马,所以条件设施都很简陋。不过,此人前往回纥,一路山高路遥艰难险阻,能有间驿馆挡风遮雨,算是不错了。恐怕大多数时候,宁国公主都要像普通士卒一样露天扎营。

孔晟深邃的目光投向了驿馆的门口。

这时,一个裹着裘皮的身材丰腴的年轻宫女急匆匆出门来,在十几名守卫军卒狐疑的注视下正待走向孔晟的帐幕,突然见到孔晟缓步走来,呆了呆,旋即盈盈拜了下去:“公主有请大将军,有要事商议。”

孔晟哦了一声,却还是迟疑道:“夜已深,公主殿下找孔某有什么事?如果不是很重要的话,不妨明日一早再谈,可否?”

宫女摇摇头:“大将军,公主再三嘱咐,说有要事,必须要与大将军面商,还请大将军移驾!”

孔晟皱了皱眉头。

夜半三更,宁国公主找自己干嘛呢?瓜田李下,孤男寡女很有嫌疑,尤其是宁国不仅仅是大唐公主,还是已经许配了回纥可汗磨延啜的和亲公主,自己若是跟她传出什么绯闻来,无论是对自己的名声还是政治前途,都有莫大的影响。

但本心里孔晟对宁国公主的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