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部分 (第1/4页)

“太子终归只是太子,不是一国之君。当太子不像太子,皇上不像皇上,皇上会怎么做?在孔某看来,皇上已经太过仁慈宽容,屡屡退让,在让无可让的情况下才对太子略加惩处,若是太子或者太子妃想不通这一点,那就危险了。”

孔晟娓娓而谈,话语清淡却又一针见血,并没有给李豫或者独孤氏留什么面子。

独孤氏俏脸微红,有些尴尬的垂下头去,搓了搓手扯了扯自己华丽的衣裙襟摆。

孔晟的话虽然很难听,但却是大实话,号准了太子李豫的脉搏。独孤氏比谁都清楚,而平日也没少劝告李豫,只是李豫个性强悍,不甘人下,又担心皇帝会废储,所以就一直没有停止试图架空皇帝的小动作。

李豫虽然宠爱独孤氏,但在这种问题上,却不可能听从一个女人的建议。况且这是他的本性,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如果独孤氏能改变李豫,那李豫也就不是李豫了。某种意义上说,包括老皇帝李隆基在内,李氏皇族的这些人,其实都有些刚愎自用的毛病,多少有点自以为是,很难听得见别人的话去。只不过,在李豫身上表现得要比当今皇帝李亨明显罢了。

“所以太子妃想要通过孔晟来向陛下传达改过自新的信息,同时向天下人展示太子殿下的宽容雅量,实在是本末倒置,很没有必要啊。”孔晟淡淡一笑:“太子现在需要做的就是遵照陛下的昭命,安安静静呆在骊山修身养性,彻底放下长安城里的蝇营狗苟,这才是保住他太子之位的正确做法。”

“太子妃以为然否?”

当孔晟清朗低沉的声音传进独孤氏的耳朵,她忍不住抬头来望着孔晟,娇柔的面孔上浮荡着些许的无奈和尴尬之色:“不管郡王怎么看,但太子想要与郡王交好化解嫌隙绝无半点虚假。”

孔晟笑了,突然道:“太子妃可知我与东宫敌对,陛下乐见其成?换句话说,孔某与太子之所以势同水火,与陛下在幕后的推波助澜不无关系。陛下要通过孔某牵制东宫,所以才让孔某执掌禁军,值司宫禁防卫,而即便是此番罢免了孔晟的神策大将军之职,也牢牢将禁军之权掌在自己手中。”

“这是陛下的御下之道,也是陛下的帝王心术。若是孔某与东宫友好相处,恐怕会引起陛下的更大猜忌,这样一来,太子的储君之位更加会岌岌可危。”

孔晟的话说得独孤氏花容骤变,阴沉了下来。

其实这层窗户纸并不具有太高深的技术含量,几乎是一捅就破,朝中不少重臣都心照不宣,即便是李豫也未必就不门清。但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李豫此番更多是对于未来的焦虑不安,害怕皇帝会不管不顾地废储,所以才忽视了这至关重要的一点。

他以为让自己的太子妃和老丈人出面代表他与孔晟化敌为友,来向皇帝表明自己痛改前非的态度,却不料这样更有可能适得其反,诱发皇帝更大更深的猜疑啊。(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九章 美人计、连环套(2)

第六百一十九章美人计、连环套(2)

纪国公主府。

纪国正在自己的书房盯着书案上孔晟的那首传唱天下脍炙人口的《满江红》,这是她的手书,字迹娟秀。她痴痴地看着,口中轻轻吟诵,却又想得痴了: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放眼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长安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安贼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如今的孔晟,真正实现了他词作中展现出来的抱负志向——河南平叛,数十战无一败绩,又有光复东都之功,名动天下。而作为遣婚使护卫宁国西行,在贺兰山下让回纥人闻风丧胆,回纥可汗磨延啜及各部族首领皆被掳来长安为质,回纥人不得不向大唐俯首称臣,解决了困扰大唐数十年的重大边患。

文韬武略,文才武功,放眼天下,何人可及?

嫁人当嫁孔晟这样的盖世英雄,如果能与孔晟花好月圆,哪怕只有一朝一夕,也强似与庸庸碌碌凡俗之辈苟且一生啊。纪国眸光中的柔情越来越浓,神色也越加坚定。

自打她得知孔晟心中并非对她完全无情,只是限于她皇室公主的身份而不得不疏远之后,女子的心态就变了。她不再郁郁寡欢和忧思难忘,而是变得主张坚定决心要义无反顾了。

她与宁国公主不同。她敢爱敢恨也敢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她才不管什么世俗礼法,就算是皇室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