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 (第1/4页)

无心顾及。如今却格外需要亲情的温暖。

而邓厚则有些情绪低落。清远见状,拉着他到一旁小树林教功夫,好转移下这孩子的注意力。

天色渐暮,营外忽然响起了一阵马蹄声。清瑜听见,不由得起身观望。过不多久,果然见向怀谨蒋应隆带着一位陈国吴将军过来求见。

清瑜心头微喜,忙将人宣了入帐。那吴将军见到清瑜,立即跪下道:“末将陈国镇东将军吴建锺参见郡主末将接驾来迟,郡主恕罪”

清瑜见那吴将军身材魁梧,方脸重须,是一幅少有的南人北相。只此刻左臂上还有新扎的白布绷带,神色间也稍显疲惫。说来这人还是个熟人。上次她们一家到了牛头驿,不就是这位吴将军来接应的吗?清瑜曾听母亲提起过,这位吴将军是陈国保靖侯族兄,而保靖侯与父亲是有自幼一块长大的情分。清瑜忙虚扶道:“吴叔叔免礼前时曾听母亲提起过,吴叔叔是国中大将,清瑜怎么敢当”

吴建锺顺势起身,垂头道:“见到郡主毫发无损,末将就安心了。前次在牛头驿,遇到那样的事情,也是我一时大意,连累郡主几个月来受苦。末将心中愧疚至极”

清瑜忙安慰道:“天有不测风云,此事怎能怪吴叔叔吴叔叔怎么受了伤?要不要紧?”

吴建锺连忙摆手道:“皮外伤罢了。战场厮杀,这算不得什么。”

旁边的向怀谨见两人对答间,那吴将军屡屡称清瑜为郡主,心中好奇,插嘴问道:“吴将军,何故称呼清瑜小姐为郡主?”

吴建锺自接了陈洪恺夫妻回到陈国,就受命回到两国边境领兵,之后的局面每况愈下,梁陈之战终于爆发,他浴血沙场,几次死里逃生。如今虽然得了上命,知道和平曙光来临,不过见了梁国人,心中不满那是免不了的。听到向怀谨发问,吴建锺只淡淡答道:“昨日,陛下已经下旨敕封大皇子为嘉王,封小姐为还珠郡主。并命我来接郡主还都。”

向怀谨闻言心中暗做计较:这清瑜小姐人都还没到,封赏已经下来。说明陈国国主内心已经有了接受调停的意思。

清瑜听了首先反应的则是:什么?还珠?我还小燕子呢皇帝爷爷怎么赐这么个封号,不就是失而复得吗?那么多饱学宿儒就不能取个不这么俗气的……继而一想,这年代没人受过琼瑶阿姨和芒果台的轰炸式重播,他们觉得这个词儿是很雅致的……自己从此要背上这么个封号,清瑜只觉得无奈又好笑。

向怀瑾连忙拉了蒋应隆一道给清瑜道喜。清瑜从浮想联翩中反应过来,场面上应付了一下。

向怀谨便转而对吴锺建道:“吴将军,之前梁陈两国因为误中党项奸计,引得自相残杀,实为亲者痛,仇者快的恨事。此事的证据已经被我们掌握,而这次还珠郡主能有惊无险返回陈国,我们襄王殿下出力不少。殿下还特意请来宋国文昌伯与苗疆铁贡土司两位为使,为我们梁陈二国转圜周旋。不知陈国陛下的意思……”

吴建锺看了清瑜一眼,清瑜微微点头。他便对向怀谨道:“此事我虽有耳闻,却未曾接到上谕。既然向大人提到,那么按照我的意思,接下来便是由我护送郡主与宋、苗二位大人入陈境。向大人一行先在此地稍候,待我回禀了圣上定夺……”

向怀谨闻言变了脸色,这不是给脸不要脸吗?梁国做到这个份上,军队也撤了,郡主也还回来了。陈国却要他这个正使在这里傻等

向怀谨语气一转,也变得强硬起来:“贵国如此对待襄王殿下的一片苦心,着实让人心寒啊。不知吴将军这个镇东将军说的话能不能算得数?我来前可是得了吩咐,清瑜小姐是金枝玉叶,我梁国的上宾,她的安全,需要绝对的保证。我可不敢贸贸然将小姐交给别人,谁知道吴将军担不担得起这个责任?”

吴建锺眼睛一眯,浑身顿时散发出一种军人才有的凌烈杀气。向怀谨这话是看不起,信不过他这个镇东将军,言辞丝毫不客气,这都罢了。这向怀谨不过是一个藩王的长吏,两国邦交,轮得到他来指手画脚?况且向怀谨话里话外透着一股大国嚣张气焰,仿佛梁国求和,陈国就要立马迎上来附和。这将陈国国主的脸面摆在何地?这叫吴建锺如何忍得?

蒋应隆立马腰间金刀一横,站到向怀谨身侧。同为武将,他自然很清楚感受到了吴建锺的怒意,立场不同,他也顾不得清瑜,只得强自出头对抗吴建锺。

清瑜见双方刚见面就几乎刀剑相向,不禁扶额无奈:周景渊派了向怀谨这么个书生气重的人,陈国那边派的确是脾气不小粗豪胆大的吴建锺,这哪里是来谈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