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 (第1/4页)

兰英莲徐徐的给老太太讲述北疆的情形,“鞑子粮草断了,战力不及从前,皇上认为,以大哥一人之力足已御敌……母亲也知道,这几月鞑子犯境,西南的蛮夷部落以为有机可趁,一齐联手叛乱,烧杀抢掠无数,以至西南民不聊生。半月前平乱主将窦云战死,皇上急诏我入京,是想我两日后开拔到西南平乱。”

“才回来,又要去西南平乱?”老太太凝眉。

兰英莲点点头:“这次主将是吴王殿下,我只是从旁协助。听皇上的意思,是看重我从前在西南平过一次乱,熟悉地形,这才点了我去。”

老太太吃了一惊:“吴王殿下前往西南平乱?”

“听说是吴王主动请缨的。”

老太太心思翻腾。

吴王请缨平乱,实则是趁机插手军中事务,皇上同意了,这里面含义深远。

兰英莲想起在梅树旁听来的只言片语,便问:“老太太正在替芮儿议亲?”

老太太回过神,“你才回来,怎么就听说了这事?”

“无意得知的。”兰英莲淡淡的。

老太太自是不信,却也没追问:“我听说大同知府魏鹏的嫡子样貌才学都不错,就有几分喜欢,谁知才开了头,那边竟……”她想兰英莲既然回京,肯定什么都瞒不住她,就将卫王那些事情说了说,“我原想在京中挑一户人家,谁知一来二去没合适的,现在又被传言所累……”

第一卷 第104章 祸福(二)

“母亲做这般安排,是不是另有打算?”兰英莲一语道破老太太心中所想,须知她身为中军都督府都督,统帅北疆数十个卫所,又岂是只有匹夫之勇的人。见老太太吃惊,她淡淡的解释,“这些事,前后一想就能看出端倪。父亲和大哥一直驻守北疆,母亲自进兰家时起就撑起整个家,识人看物的本事自不是寻常的闺阁妇人所比的,又怎会以为京城的传言到不了大同府?何况,魏知府的夫人还是礼部侍郎于大人的嫡亲妹妹。”

老太太面色微沉,略微迟疑一下,将兰茉与胡延定亲的因果说了一次,又道:“咱们兰家想要在这场争储风波中独善其身,就要时刻保持中立,你大哥在家时,用尽方法不想与几个皇子牵扯上关系,可万万没想到,二丫头会犯下那样大的错,还让刘家捏着把柄……我就想用三丫头四丫头的亲事来平衡一下,好让兰胡两家结亲的事情看起来没那样扎眼。”她又将大同知府魏鹏和大兴贺知县的来历说了说。

牺牲家中的孙女保全家中权势在争储风波中不受牵累,这本无可厚非,但兰英莲听着,喉头却像塞了棉花似的,堵得难受。为了这个家,她又何尝不是被逼着去战场拼杀?

“我一提四丫头,贺知县夫人就应了,只是大同知府夫人那里,似乎还有些犹豫,毕竟三丫头与四丫头不同,她顽劣的名声在外……”老太太也没料到于太太会一口拒绝,这事瞒也瞒不住,她索性说明,“不过你也不用担心,魏家这头不成,总还有张家李家,我必定会给三丫头挑一个合心意的人。”

结果兰英莲在梅树那里已经听说,此时再听,没多大的反应。沉默一时,她道:“京城的规矩于女子来说太过严苛,在这里,芮儿只会受到诸多挑剔,母亲有没有想过让她回忠州?忠州民风开放,她这般行径至少不会让人看作是异数。”

老太太闻言蓦然抬头,难以置信的看着兰英莲:“你想带着她回忠州?你难道忘了自己所说的话?你说过永不与她相认”

相认,如何解释这孩子从何而来?

女将军未婚生子……

这样的传言一出,兰家不被唾沫星子淹没,也会被御史言官的奏折压垮

兰英莲神情淡漠:“母亲放心,我从未打算与她相认。我此去西南平乱,只是路过忠州,不会驻扎太久,要是母亲同意,我让她与我顺道同行。”

老太太这才将心放回腹中,想了想:“不妥咱们阖府留在京城,她一人去忠州,我如何能放心?”

“兰家宗族上百人,全在忠州,大伯一家无后,将她托付与大伯照顾,大伯定会尽心竭力。”

看着兰英莲眼中的坚持,老太太就有些松动,一来她不能驳了兰英莲的面子,二来兰英莲说的也未尝不是一个法子,在忠州住一两年回来,这边的传言也许就慢慢淡了下去。

只是赵王那边须得另想法子才行。

不能嫁孙女,或者还可以娶孙媳。

“容我细想一下。”

门外传来秦妈**声音:“老太太、英莲小姐,三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