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 (第1/4页)

文笙明白了李承运的意思,事到如今,他越表现的对丽姬念念不忘,对丽姬的身后之名越没有什么好处,自古以来,哪怕贵为天子,有时也不得不将自己的喜好藏起来,不敢示人,何况李承运。

只是国公爷,您是有妇之夫,有心装相,好好和国公夫人过日子就是了,也可叫延国公对自己少些敌意,何必又折腾着纳妾?文笙暗自腹诽。

李承运道:“我按你说的,找人查了一下大皇子那栋私宅的歌姬。短短几日,先前的歌姬不见了大半,换上的都是些新面孔。”说话间手里剪刀“咔嚓”一声,剪断了一根长枝,“我也不查了,左右这件事有几个人脱不了干系。丽姬出府的时间、走的路,知道的寥寥无几,有胆子做这事的,就更少了。”

这是说丽姬出事,李承运的岳父延国公也牵扯其中?

文笙有些无奈,只是这都是李承运的私事,文笙也相信此番他因为丽姬吃了教训,以后做事会更加谨慎,而且有长公主看着,他也不会贸然报复延国公、大皇子和二皇子这些人。

文笙便将李承运纳妾的事放在了一旁,转而向他借钱,又提出想把那马场收拾布置一下,过年的时候将二老接过去住。

李承运痛快应了,又送了她一些下人奴仆,免得到时没有人使唤,并将山庄的护卫借她先用着。

马场不单纯就是养马的地方,李承运之前常带了一帮权贵过去游玩,兴之所至,会在那里留宿,除了养着几十匹骏马,有一片很大的跑马场,其它与山庄别院也差不多,若非如此,也不会引得一帮权贵垂涎。

地方归了文笙之后,她养不起那些好马,除了那块金贵地方,其他不管人还是马,都退了回去。

故而这个年,文笙他们是在西山马场过的。

那二老听说文笙竟然参悟了《希声谱》的两支曲子,既好奇又代她欣喜。

只可惜文笙伤了手,只能演示《行船》的一小段散音,而《希声谱》的妙处又非是语言可以形容。

戚琴心痒难熬,和王昔将三张曲谱反复研究,最后无奈地得出结论,同一支曲子,自文笙手里弹出来,和旁人所弹韵味就是大不相同,这种东西。是《希声谱》所特有的,学不到,模仿不来。

对戚琴而言。与其不切实际地望《希声谱》兴叹,还不如看看有什么办法能医好手指,恢复昔日水准才是正途。

三十晚上,文笙亲自操持,指挥着丫鬟下人忙了一大桌团圆饭,请王昔、戚琴坐了上座,她和云鹭陪着。

四人说说笑笑。其乐融融。若不是换了地方,环境不同,简直就好像回到了青泥山一样。

只是对于以后。大家都有意避而不谈。

那二老经此劫难,有些心灰意冷,尤其是王昔,身体受到重创。以后无法独立生活。虽然文笙一早就表示不用担心,一切有她,老爷子仍是提不起精神来。

文笙则是存了改天换地的决心,眼下还不敢对人言。

正月里文笙应邀赴了几回宴,有符家两位小少爷做东的,定在孤云坊,专门为庆祝她得了状元,满满都是显摆炫耀之意。

还有项嘉荣请她和另几个同窗聚了聚。玄音阁正月十六开学,他们已经打听到正月里是给新人适应的时间。学生们会在这半个月找好自己的师父,拜到阁里某一位乐师门下,以后遇到不会的也好有人指点。

谭令蕙又请了她一次,席上认识了几位女学的闺阁小姐,这回人多,文笙颇为低调,没有说什么叫人侧目的话,加上杨蓉和鲁雪芝对她表现出熟识来,明显不是初见,其他人看文笙也顶多是透着好奇,并没有人上来为难。

到是鲁雪芝觑了个空问她知不知道程国公这两天要纳妾,文笙装了糊涂。

除此之外,还有李曹的送别宴。

李曹返回离水,文笙犹豫了一番,还是写了封报平安的书信,请他帮忙捎去李家。

如此忙忙碌碌,转眼就到了正月十六,玄音阁开学了。

此次玄音阁收徒,共计收取“甲等”一百二十人,“乙等”九十六人,“特选”五十四人。

这二百七十人不会集中在一起上课,对这些新人而言,进阁第一件事就是拜师。

玄音阁内部除了当摆设的女学,分为南北两院,北院的院长是谭大先生谭睿博,谭大先生为人严谨方正,北院的乐师对他都是既敬又畏,而南院的院长谭二先生谭睿德温和宽厚,南院便聚集了很多因兴趣而成为乐师的世家子弟。

两院教学风格大相径庭,南院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