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部分 (第1/4页)

出事之后,他虽然及时把知情人都处理了,可那几名手下早早就不见了踪影,而表兄李承运查都不查,直接就认准了自己。

这件事谁得了好处,自然是他那好二弟杨昊俭。

若不是因为丽姬之死和顾文笙虎啸台那事,只看丝桐殿顾文笙状告老二,他再稍加拉拢,必定可以把李承运拉过来。

那段时间凤嵩川同李承运的岳父延国公鲁大通走得很近。

他私下里一直同老二眉来眼去,还以为自己不知道。

以前也到罢了,如今管了缉私这等肥缺,也不见他来孝敬。

故而杨昊御越看越觉着凤嵩川此人居心叵测,哪里还有好声气,一通斥责,也不听他解释,便打发他滚蛋。

凤嵩川憋了一肚子气,到家还未找个人发泄出来,二皇子派的人就到了。

杨昊俭叫他到山庄别院去一趟。(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九章 祸水东引

杨昊俭叫了凤嵩川去,看他的眼神有些怪异,踌躇了一番,方才同他道四公主心伤驸马之死,万念俱灰,圣上也并没有叫她另嫁之意,不知是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活得不耐烦了胡乱揣摩圣上,散布这等谣言。

又说他已经进宫请圣上下旨严查造谣之人,他和公主都相信此事与凤嵩川无关,叫他该如何如何,不要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杨昊俭态度虽然和善,凤嵩川却觉着对方笑容里面好像藏了刀子。

想起大皇子骂他是癞蛤蟆想着吃天鹅肉,凤嵩川只觉身上一阵冷一阵热,看这些皇子公主的反应,就好像自己配个再嫁的公主都是辱没了对方,是对他们极大的侮辱。

究其根源,还是他凤嵩川的实力太弱了,才会被人瞧不起。

若是他能够对皇位的归属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两位皇子绝不会是这等态度,哼哼,只怕不用他开口,四公主便会哭着喊着要嫁他。

凤嵩川并不怎么会掩饰内心,好容易应付完了杨昊俭,神情郁郁告辞而去。

杨昊俭笑着送他离开,望着他的背影敛了笑容若有所思。

到二月底,玄音阁的春试全部结束。

“宫榜”一百五十人,南北两院平分秋色,细点上榜人数相差无几,团战南院稍弱,前十甲里只占了四席,成绩最好的就是郭原师徒所在的队伍,拿到了第三名。

文笙所有的比赛一场没漏全都看了。她敢说能拿到这个成绩绝不是郭原之功,队伍里有四张古琴,谭四先生的古琴“重月”声音厚重雄劲。承担了部分原本该由鼓声所尽的责任。

像谭三先生、谭四先生这样的顶尖乐师,要看他们出手已经不容易,更何况是在同乐台上与对手全力一搏争个输赢?

所以有师长参赛的团战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叫文笙一帮新生大呼过瘾之余心生触动。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乐师的路于他们这些人才刚刚开始。尤其是文笙,她的琴艺要学下去,没有现成的诀窍可以直接拿来套用。全靠自己的摸索,不努力怎么行?

旁观了一场春试,令她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

等进到阳春三月,一直悬而未决的二皇子山庄连环命案也有了说法。

秦和泽查实。杀人者最初潜入山庄是因为戚琴。因为二皇子否认他把戚琴是关押在山庄里,故而秦和泽不好用一个“救”字,给建昭帝的奏章只含糊写道“意在戚琴”,但具体怎么回事大家都清楚。

而之后又一连发生多起“意外”,涉及二皇子山庄那天当值的侍卫、迎客的管事、仆从,种种迹象表明,杀人者与羽音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秦和泽上书请旨,针对羽音社提到了三条建议:第一。限期责令羽音社的首领交出那一男一女两个贼人。第二,民间的乐师以后不得私自招揽江湖中人以为侍从。着各处地方官严查,一经发现,以抗旨论,江湖中人以往所犯律法,视乐师为知情随坐。第三,羽音社这等组织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即使不予以取缔,也该令其向官府报备首领、成员、财物等种种详情,由官府派专人监管。

这三条十分厉害,尤其是第三条,已经不但是要削弱羽音社,还要将羽音社的乐师彻底抓在手里,令他们为官府效力。

建昭帝看了秦和泽的这份奏章之后大加赞赏,叫人照着这三条拟定圣旨,除了监管羽音社的人还没有选好,其它全部都照准。

老皇帝早想趁着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