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 (第1/4页)

选拔亍钡囊簧��惫嵛捏狭蕉��

这一声又高又快,文笙只觉头皮发乍,妙音八法六重的攻击,她没有《行船》可接不下来。

左手按在琴弦上,轻快一滑,右手以数声散音应合,《行船》的屏障应在散音上,起来得稍慢,这时铁笛声已经到了她耳畔。

钟天政的箫声于这时候响起,轻巧而短促的倚音,它的作用不是攻击,而是为了装饰主音,太轻太短,在这一团混乱中很难注意得到,更因为轻短,它的速度比那道笛声快上一筹,从而后发先至。

它应和的是《行船》的旋律,它装饰的是文笙的琴声。

无形屏障陡然升起,文笙几乎没有感觉到孔长义笛声带来的冲撞之力。

但在孔长义的感觉中却大相迥异,他觉着自己突然间好像撞上了一道铜墙铁壁,铁笛声一颤,音不知走去了哪里。

谭瑶华琴声再度攻至,他只得调转了目标。

与此同时,手挥琵琶的易星波神色大变,他的琵琶声不知为何不受控制地自行转弯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二章 大军出征

团战结束,文笙虽然很疲倦,仍去向纪南棠道了谢,并和谭瑶华、钟天政等人一起,应酬了一阵来向他们道贺的乐师,后来见来者实在太多了,才抽空逃离了同乐台,坐车返回马场。

她决定最近几天都不来玄音阁了,休息调整,感悟这段时间的收获,最重要的是避开那些络绎不绝的来访者。

估计着他们找不着自己,自然会去向闻人英、钟天政几个打听,总有人会想办法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到时候自己也就解脱了。

拿到了团战第一,对文笙而言,最近只剩下一件大事叫她挂心,那就是张寄北的行踪。

众刺客在潘家落网服诛之后,建昭帝总算出了口恶气,命接任陈颂明的奉京府尹常辉处理后续事宜,常辉将众贼人枭首示众,并迅速贴出了安民告示,总而言之,现在张寄北在朝廷这边已经是一个死人。

文笙问过纪南棠和杜元朴,若是张寄北再度出现,朝廷又该如何收场。

杜元朴笑道:“这不常有的事么,到时候只管一口咬定了新冒出来的张寄北是个冒牌货,还怕老百姓不相信?秦和泽真是精明,功劳立下,即刻脱身,圣上一旦追究起来,到时候倒霉的是常辉,将军,你要跟秦大人多学学啊。”

纪南棠笑了笑:“我这些年学得还不够乖么?”

有纪南棠在背后支持,将军府连日派出了上百名斥候帮着留意四城动静。查找张寄北行踪,一切都在秘密进行,由杜元朴全权调度。

纪南棠无暇亲自过问。他有了新差事。

刺客的事刚一尘埃落定,建昭帝便在宫里召见了他,透露出想叫他领兵南下,平定江北叛乱的意思。

各路大军早已在江北、关中的交界处集结,只是缺少一位真正带得了兵打得了胜仗的统帅,纪南棠不管是资历还是能力,都是当仁不让的首选。经历了一场刺杀的建昭帝不再犹豫,叫司马符良吉抓紧时间安排,估计着几天之内。命令纪南棠再度出征的圣旨就会下来。

一连七日,没有张寄北的动静,到第八天,圣旨出来。封纪南棠为征南将军。命他率献俘归京的大军即刻起程讨伐张寄北,现已陈兵交界的近十万人马尽数归其调拨。

要说纪南棠麾下多出十万人马,大权在握也不尽然,圣旨出人意料之处,在于建昭帝叫二皇子杨昊俭也一并跟了去,说是历练,实则履行监军之职,同时命还滞留在锦官道上的大驸马先回京来。

这个和二皇子一起去平叛的差事。叫纪南棠非常头疼。

他很少在京里呆着,却知道恩师符良吉不得不常装糊涂。以同两位皇子都保持着距离。

建昭帝以前从来没派哪一位皇子离京公干过,此番开了先例,莫不是经由此次遇刺,他在两个儿子之间做出了选择,属意百年之后由杨昊俭来继承大统?

圣旨虽说是叫即刻起程,但一切都准备齐全,真正出征却是在两天之后。

当日天不亮,文笙便赶来相送。

她到将军府的时候,纪南棠已经全副戎装,正准备带着亲兵前往太庙。

文笙拱手:“愿将军此去一路顺遂,旗开得胜。”

纪南棠笑了笑:“承你吉言了。”而后转向一旁的杜元朴:“京里的事,我都交给元朴了。一旦有消息,他会马上通知你。”

文笙眼神晶亮望着纪南棠,没有谁比她更了解杨昊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