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页)

,是第二次来到中国。大卫的兴趣十分广泛,其中,尤喜种植花草,采集植物标本。他32岁那年,借传教的机会,到中国的河北地区采集植物标本。三年以后,他带着大量标本返回了法国。

大卫来到穆坪,眼前葱茏一片的植物世界,令他惊叹不已。一天,他来到一片树林间的开阔地,看见了令他终生难忘的情景。事后大卫回忆道:我来到一处美丽的地方,看到了一棵美丽的大树。那树上长满巨大的美丽的‘花朵’。‘花’是白的,好似一块块白手帕迎风招展。春风吹来,又好像一群群鸽子振翅欲飞。

大卫把这种大树称为“中国的鸽子树”,事后他还发现,鸽子树的白色大“花”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花,而是它的苞片,这种苞片最长可达15厘米,宽3~5厘米。我们所看到的鸽子树“花”既然是苞片,那么真正的花在哪儿呢?

大卫仔细研究了鸽子树的结构,这才知道,鸽子树花的数量很多,但却很小,许许多多的紫红色小花组成了一种叫做头状花序的结构。在头状花序中,雄花数目很多,它们大都长在花序的周围,而中央则是雌花或*花。鸽子树的花序直径约有2厘米,它们处于白色苞片的包围之中,微风吹来,人们只看到鸽子般展翅的苞片,却忽略了花序的存在。

大卫将鸽子树的标本带回了法国,植物学家们竟将鸽子树命名为“Davidiainvolucrata”。“involucrata”的意思是“有苞片的”。“Davidia”是“大卫发现的”意思。由此可见,大卫发现的鸽子树,在植物学家的心目中分量有多重!

现今我们知道,鸽子树其实就是中国特有的“活化石”——珙桐。珙桐的科学价值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在距今200~300万年以前,珙桐的“足迹”遍布全世界,由于第四纪冰川的影响,珙桐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都绝迹了,而在我国贵州的梵净山、湖北的神农架、四川的峨眉山、云南的东北部地区,以及湖南的张家界和天平山的海拔1200~2500米的山坡上还留有小片的天然树林。这些远古年代的遗物,就像地层中的古生物化石一样,能帮助人们了解与地球、地质、地理、生物等有关的许多奥秘,又因为它们是活着的,所以叫它们“活化石”。正因为这个原因,珙桐成为我国的一级保护植物,国家还专门为这些“活化石”划定的保护区。

19世纪末,珙桐被引种到法国,以后又来到英国以及其他国家。如今在瑞士的日内瓦市,人们常在庭园里栽种珙桐,每到花开季节,珙桐花花香袭入,引得不少游人留连忘返。

珙桐的果实成熟时,颇像一个个尚未成熟的野梨,因此,在产珙桐的地方,珙桐又被叫做水梨子或木梨子,虽然此“梨”果肉酸涩难以下咽,但对于渴到极点的赶路人来说,这“梨”倒也能救急。

珙桐的树形优美,是一种很好的绿化树种,它的种子含油量达20%,因此是一种利用价值颇高的珍贵植物。

………【21、植物界的“熊猫”】………

水杉是20世纪40年代,由我国科学家发现的一种从古代植物保存下来的“活化石”。水杉的发现轰动一时,风靡全世界。它与动物中的大熊猫一样,在植物中,它是只有中国才有生长的古代孑遗植物,所以人们称它为“中国的国宝”、“植物界的熊猫”。

远在1亿年以前,地球就已存在水杉这种树木。它广泛分布在欧、亚、北美各地。200多万年前;在第四纪冰川的浩劫下,世界各地的水杉经不住恶劣环境的打击,纷纷退出历史舞台而相继毁灭,在人们的心目中,早以为水杉在地球上已经绝迹了。

1941年,我国植物学者第一次在四川万县发现了水杉。只是当时学者只知这是一株很奇特的大树。这是一株什么树,当时无人知晓。

1943年,另一位植物学者从这株奇特的树上采到了完整的植物标本,后经植物学家们反复研究,终于确认这株奇特的大树就是水杉,是几千万年前古代水杉的后代。

以前只能在化石中才能看到的水杉“死而复生”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引起科学界的震动,并被誉为20世纪40年代的新发现。

水杉为什么在我国能保存下来呢?

我国地质学家们研究发现,在第四纪冰川来临时,我国的冰川与欧美的不同,欧美冰川是冰雪大片大片地覆没大地,惟独我国是间断性的高山冰川。冰川奔来时,在没有冰块的地方,植物就保存了下来,这也可能是我国保存古代植物较多的一个原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