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1/4页)

佣技�蛔牛�笏伟傩瘴薏晃��缶��衔�熘����位食�焓�丫 N�耍�庑嘶�肚�两�彻拧肥�杏小疤�椎缃�辈簧稀敝�洹T�┲琳�27年也有“元灭之时……潮亦不至,但略见江水微涨而已”的记载。难怪明代田汝成会发出“昔宋末海潮不波而亡宋,元末海潮不波而亡元,亦天数之一终也。盖杭州是闹潮,不闹,是其变矣”的感慨。

无独有偶,明末顺治二年(1*5年)六月,清兵*杭州时,多铎进取浙江,将营驻扎在江岸,明朝士兵心里窃喜,以为他们必定逃不掉涌潮带来的灾难,但出乎意料,江潮并没有如期出现。此外,明代嘉靖十三年和二十六年(1534和1547年),清代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道光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1841年至1845年),都有涌潮失期的记载。明人称这种现象称为“冻死潮”“晒死期”等。

潮水为什么该涨的时候不涨,不该涨的时候反而巨浪滔天呢?这跟钱塘江河口的地理有密切的联系。随着时间的推移,江道的演变,杭州的潮势慢慢有所衰退。另外,钱塘江河口的泥沙主要来自大海,涨潮流中挟带着大量泥沙,落潮时部分泥沙落淤在河口段,靠每年汛期上游来的山水将泥沙往下冲移。一旦遇上雨少天旱,山水流量小的年份,便造成河口泥沙堆积,妨碍潮波传播。当江道淤塞较严重时,涌潮便不能到达杭州。所以,涌潮失期并不表示没有产生涌潮,有可能是传播受阻,无法达到杭州。

通常来讲,涌潮总是有规律地在钱塘江上出现,但有的时候由于受复杂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偶尔也会“失信”于人,这也是钱塘江潮最令人捉摸不定的地方。

………【74、最深的湖——贝加尔湖】………

贝加尔,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之一,形成于一千五百到二千五百年之前。“贝加尔”之名据说是大约一千三百年前往在这里的库里堪人起的,意思是“大量的水”。

该湖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中国古称“北海”,曾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主要活动地区,汉代苏武牧羊即在此地。俄罗斯人称贝加尔湖为“圣海”。

贝加尔湖狭长弯曲,长636千米,平均宽48千米,最宽处79。4千米,好像一轮弯弯的月亮镶嵌在东西伯利亚南缘;面积约31500平方千米,居世界第8位。该湖平均水深730米,最深1620米,总容积23600立方千米,占全球淡水湖总蓄水量的1/5,是全世界最深也是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在贝加尔湖周围,总共有大小336条河流注入湖中,而从湖中流出的则仅有安加拉河,年均流量仅为1870立方米/秒。

贝加尔湖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是俄罗斯的主要渔场之一。湖内约有1200多种动物和600多种植物,其数量和种类之多是世界其他湖泊无法比拟的。

尤其让科学家们兴奋异常的是生物的古老性。许多淡水生物在西伯利亚其他江河湖泊找不到踪迹。

贝加尔湖同样有让动物摸不着头脑的地方,那就是贝加尔湖是淡水湖,可是湖里却生活着数量众多的海洋生物。

在其湖底生长着l~15米高像丛林似的海锦,这在其它湖泊里是没有的,奇形怪状的龙虾就藏在这个“丛林”里。而一般鲟鱼都生活在沿海,贝加尔湖的鲟鱼却已经完全变成淡水鱼了。

在欧洲,与贝加尔湖相类似的典型湖泊中,通常只会生活着几种端足类动物(虾状甲壳动物)和扁虫,但贝加尔湖却生活着多达200多种端足动物和80多种扁虫。不仅数量多,有些种类还十分奇特引人。如有人在湖中捕到的体长达38厘米的巨扁虫,该种类虫能吞食鱼类,是世上罕见、也是最大的扁虫。

贝加尔湖的野生动物,最为引人注目是淡水海豹。它数量众多,喜欢成群结队活动。如今,每年仍可捕获近5000头。但是,关于贝加尔湖海豹是怎样来到这个湖中定居的,众说纷纭,至今仍是个谜。

湖上天气变幻莫测,一年四季潜伏着危险。夏天的浓雾能迫使船只突然停航。即使在风平浪静的日子,也可能随时刮起狂风,恶浪翻滚。据古老的传说,认为贝加尔湖是怒神的王国。

一年中,贝加尔湖面有5个月封冻约90厘米厚,冬季气温平均零下38℃。但阳光却能透过冰层将热能输入湖水,形成“温室效应”,使冬季湖水接近夏天水温,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从而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各类水生物提供了食物,促进水生物发育成长。

美丽而又富饶的贝加尔湖,在世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