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 (第1/4页)

而且,侯门公府享受锦衣玉食的,如何肯嫁到乡下吃粗茶淡饭?

可是,他却不想放弃。

那年她后门跟那个做主的管家媳妇说的话他都听到了,就是觉得她心地好,后来他听到守门的婆子说若不是她的一番话,恐把事情传到主子耳朵里,管家媳妇未必会管。

如果四叔嫌弃自己不识字,他回家就请先生来教自己读书,不为了考科举当官,就为了能配得上她,以后看帐算账也便宜,以前他是这样打算的,后来因为种种缘故未能达成心愿,可是若叫他学习什么琴棋书画他是真真不能了;如果四叔觉得自己家里穷,那他就好好算计算计,多走几趟关外,挣下一份大大的家业来,做个财主,风风光光地来娶她。

李三心里憋着一股气,他就不信他比不上所谓清贵的穷秀才,虽然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可是为了读书不懂得养家糊口光靠家养活,他觉得自己比这些读书还强些。

但是,如果雪雁看上了家资饶富又读书识字的读书,那么他就真的无计可施了。

雪雁丝毫不知李三心中是怎样的翻江倒海,听了他的话,只是赞许一笑,道:“这主意倒好,关外的皮货确实便宜些,带回京城后,京城里想买好皮子的好多着呢!”

见她温言软语,笑颜如花,李三登时觉得心花怒放,因被李管事斥过鲁莽,此时他一点儿都不敢造次,笑道:“姑娘也觉得好?原觉得这样比种地强些,可是却又不能行商贾之事,故常采买些关内的土仪东西带到这里,或卖,或是以物易物。”

察觉到他热切的态度,雪雁不禁十分莞尔。

雪雁何等聪敏,怎能不知李三的心思?

她早知自己长得好,荣国府里心动的小厮也有好几个,但是因为荣国府规矩,丫鬟二十岁才放出去,小厮二十五岁娶妻,所以都不敢轻举妄动,没想到李三竟会喜欢自己。

他看中自己什么?容貌么?见过两次面,大约只有这么一个原因。

如果因为美色,此未免太过浅薄了些,但是世间男子哪有几个不好美色?知好色而慕少艾,标致的丫头比普通的丫头体面,齐整的姑娘比平凡的姑娘更得喜欢,无非也是因为长相的美丑,美总是永远比丑女多得三分好处。

雪雁没考虑过终身大事,而且这不是一时半会能决定的,她打算等自己脱籍后,做个正经的良家女子,再考虑嫁还是不嫁,横竖现她是不想嫁,也不愿耽搁了别。

除了保护黛玉嫁外,她就只有平淡生活一个目标,没打算过得轰轰烈烈。

但是,对于李三这样的,她也是看不中的。

雪雁生怕他过于沉溺,忙岔开话题,就此别过。

匆匆回到桑家,雪雁提着包袱进后院,擦了一把脸上不存的汗意,正要抬脚进屋,见容嬷嬷招手,便走了过去,笑道:“嬷嬷叫做什么?”

容嬷嬷笑道:“太太找姑娘说话,这里坐坐,眼睛有些花了,帮把针穿上。”

雪雁闻言便不急着回房,放下包袱坐炕上帮她穿针引线。

容嬷嬷看了包袱一眼,听说是买的几张皮子,便点头道:“很该如此,前儿和张嬷嬷去街市上逛,也买了好些,加上姑娘前儿给的几张,带回去做衣裳穿,或是送。”

雪雁一笑,黛玉对于身边一向很大方。

却说此时黛玉房中桑母盘膝坐炕上,黛玉坐对面,炕下杌子上坐着李管事媳妇,她正絮絮叨叨地说话,说完来龙去脉,忍不住叹了一口气,道:“按理,本不该奴才多嘴,只是瞧着那远房侄儿很有心,家里有几个钱的家业,才过来请问姑娘的意思,倘或姑娘觉得不配,他明儿回家前就告诉他,免得日后胡闹,反扰了雪雁姑娘的清净。”

黛玉怔怔出神,她虽然知道雪雁迟早脱籍,但没料到竟会有来求雪雁。

听完李管事媳妇的话,关于那位乡下种地的远房侄儿,黛玉心里觉得他配不上雪雁,家有寡母,雪雁最怕婆婆不好伺候了,而且自己一向认为雪雁书法好,读书多,比一般家的小姐还强,配家境良好的读书绰绰有余,夫妻琴瑟相和,再好不过了。

这个李三实是太粗鄙了。

桑母瞧出了几分,笑道:“急什么?还想留雪雁身边多几年呢,等几年再说。何况,雪雁是个有主意的,什么都得问问她的意思才好。”

黛玉忙道:“伯母说得极是,也这样想。”

桑母乃对李管事媳妇道:“回去告诉侄儿,就说的话,雪雁年纪还小,等几年才想这些事呢。若他能等,到时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