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 (第1/4页)

黛玉眼眶不觉一红,道:“劳外祖母费心了。”

贾母一面命琥珀带人去收拾黛玉对面的厢房,一面吩咐雪雁道:“你都给我记着,一会子也誊一份清单出来,等到聘礼送来后,皆叫人搬到厢房里,你收着,谁要都不许给,就说是我的意思,这些都留给玉儿做嫁妆。”

雪雁听了,立时满口答应。

周家几辈子世家,又是长子娶妻,俗话说门当户对,明知黛玉嫁妆丰厚,聘礼绝不会薄,荣国府已贪墨了林家一百多万两银子东西,若没有贾母做主,真有可能收了这份聘礼。

这次归京后,她去过赖家一趟,曾听赖大媳妇抱怨过府里处处显露出捉襟见肘之势了。

贾母又对容嬷嬷和张嬷嬷含笑道:“有劳两位嬷嬷给我玉儿料理着,该绣什么嫁妆也得两位嬷嬷提醒教导玉儿一番,她毕竟年幼,我如今又上了年纪,恐有疏漏。”

容嬷嬷和张嬷嬷忙福了福身子,笑道:“老太太只管放心。”等到黛玉出嫁,她们才算功成身退,到时候或是依旧留在黛玉身边受供奉,或是回到永昌公主府上当差,两条路对她们都好,眼下却得帮着黛玉料理婚前诸事,故不必贾母说,她们亦会用心。

贾母方命鸳鸯拿了眼镜过来戴上,将草帖上列的聘礼和聘金等物指给黛玉看,道:“聘金三千八百两黄金,各色绫罗绸缎一百二十匹,各色妆蟒八十匹,四季衣裳一百二十套,锦被缎褥十二床,鹿皮十二张,貂皮十二张,赤金龙凤镯十二对,赤金项圈十二对,赤金头面十二套,珠宝俱全,银头面十二套,珠宝俱全,其余金珠簪环八十件,赤金元宝十二对。”

说到这里,贾母已是口干舌燥,念着单子时心中暗为黛玉欢喜,周家送如此丰厚的聘礼,可见十分看重黛玉,喝了鸳鸯递上来的茶润了润口,道:“剩下的茶饼生果羊酒米糖等物样样俱全,我也就不一一细说给你听了。”

雪雁一一记在心里,并暗暗估算,周家聘礼之重,当在京城里首屈一指,除了聘金并金元宝共计四万两银子外,其余各色衣料服饰等大约可达一二万两之巨。

当然,黛玉的嫁妆较之胜过十倍乃至于数十倍。

不过黛玉背负着林家之财,若是一般权贵之家嫁女,其嫁妆顶多与聘礼相当。

黛玉听了这份草帖,却是双眉微蹙,脸现犹疑,按照常理,聘礼皆是大婚前一二个月送来,并同时请期,她年纪尚小,离及笄之日还有两年,并不必急着下聘,周家如何心急火燎地定日子下聘?何况她的嫁衣嫁妆还没动静呢。

莫非周家已经对朝廷局势有了不祥之兆?所以想早些将聘礼送出,以免出了变故?

想到此处,黛玉不禁暗暗为周家担忧。

黛玉不似荣国府几位姐妹们只管在家中谈诗论词,便是探春宝钗等,现今都为了除去府里昔年弊害蠲免各处用度,她除了依旧过着琴棋书画诗酒花的日子外,时时留心外面,也经常翻看当年父亲遗留下来并做过批注的书籍,据闻宫里有一位老太妃欠安,再想到一些蛛丝马迹,很快便察觉到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

贾母上了年纪,只顾着为黛玉感到欢喜,并没有留心她的神色,但是雪雁跟随黛玉多年,鉴貌辨色,微一沉吟,亦和黛玉生出了同样的疑问和担心。

雪雁猜测,大概周大学士预料到自家可能会在上皇和当今争夺中遭受到一些很沉重的打击,但是却又不会一败涂地,定有起复之时,所以早些将聘礼送出来,与其等到那时候不知家中境况如何,倒不如先给了黛玉保住一份元气。

并不能怪责周大学士就此绑定黛玉的想法,因为周鸿和黛玉是当今赐婚,两家都不能退亲,若是荣国府畏惧惹祸上身而就此代替黛玉退亲,那么聘礼就必须得归还周家,到时周家并没有什么损失,拿着这笔财物还能起复,反而是荣国府伤了体面名声。

周家应该也预料到荣国府有贾母为黛玉做主,他们侵吞了林家很多财物,嫁妆凑得不够体面,这一笔聘礼是无论如何都得给黛玉带走,所以才大胆地添加许多。

贾母看完帖子,取下眼镜,长长吁了一口气,笑道:“周家待你果然用心,这样的聘礼在满京城里都是数一数二的。看到他们如此待你,我总算放心了。”

容嬷嬷看着黛玉低头搓着手帕,含羞带怯,十分动人,听了贾母的话,乃含笑问道:“按理,不该我多嘴,只是姑爷家如此早早下聘,莫不是急着订下婚期?早日成亲?只是一时之间,如何妥当?况姑娘年纪还没到呢!”

雪雁听容嬷嬷开口,便侧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