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部分 (第1/4页)

敢喝多了。

徐长老斗气般喝了一大口。

好香!

好醇!

劲道!

忍不住又喝了两口,一口比一口小,舍不得却还想喝。但怕被小瞧,一边回味。一边将酒袋递回,没想中间被一只手抢走了。

眨眼间醒悟,是智光老和尚不戒酒了,也要来几口。

智光大师喝了两口,没递回秦朝,又递向了徐长老。

徐长老愣了愣,接过酒袋,呵呵笑道:“老徐呀老徐,你怕什么。”猛灌一小口。

秦朝心中替他解释道:“你智光自己不守戒,关我老徐什么事?这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

旁边两人像是忘了船上还有一个人。你一口,我一口,边喝边扯,谈国事,论江湖。

秦朝在一边沉默了很久,外面突然又刮起了狂风,响起了雷,下起了雨。对一般船夫来说,这种天气是危险。但对他们三个来说,比原来还安全,大大减小被窃听的机率。

江南的这种天气很正常,说变就变。

当智光大师说完一句:“西边太阳东边雨。”秦朝终于不再忍。插话道:“当年那燕门关一战,中原群雄的带头大哥是少林寺方丈玄慈大师,但他也是受害者,误信了友人之言。”

徐长老先是张大了嘴。紧接着摆出一幅拼了命不要的姿态,就差一声大喝。然后像戏剧中的见惯了经典老套路那样,高声大喊:“奸贼!拿命来!”

智光大师一边使眼色阻止。一边代他问道:“要是萧峰报了燕门关父母被杀之仇,玄慈方丈身死罪消,中原大地最大都无你三尺容身之地,这对你有什么好处?”

徐长老从听说那句‘误信了友人之言’起,便开始老气横秋地打量秦朝,见他年龄实在不像是玄慈老方丈的友人,不由疑心大起。忍了又忍,终于忍不住问道:“那友人是谁?”

秦朝叹道:“你们不来找我,便可以不用担心因为知道了事情真相而被杀人灭口。现在是说什么都已经迟了,我现在说与不说,别人都会怀疑你们。这又是何苦来由?”

徐长老气呼呼地老气横秋道:“别净说这些废话了行吗?老夫拼了这一条老命陪了。你直管喊那奸贼来,拭目以待,看老夫怎么收拾他。”

智光大师笑道:“秦朝是转着弯说,这么大一件事,只我俩知道,这很不好,不如在江湖上公开来。或者说,这么小一件芝麻事,没为它浪费时间了,退一步,海阔天空。”

徐长老脑袋清醒了一些,努力沉住气,忽略他后半句道:“你不如说,公不公开都会把这事闹大,因此还不如公开,功与罪全都由你一人来承担,明刀明枪地跟他大干一场。”

智光大师道:“关键还在于,玄慈方丈既然选择了不公开答案,自有他的道理。不跟他商量好,说不定会好心办坏事,坏了大事。”

徐长老点头道:“不错!”

微微笑道:“刚刚说了这么多,就这句说到了心坎里,说在了点子上。要是连玄慈方丈都洗脱不了嫌疑,那做人还有什么意思可言!我也认为,他这么做自有他道理。”

秦朝道:“现在你们想不想知道答案,我都要说了。”紧接着说道:“答案就是慕容家的上一代家主慕容博。”连拒绝答案的机会都不给。

像是震惊得两人还不够,继续透露道:“慕容氏是大燕皇族出身,一直密谋想复国。但要找机会复国,一是枪打出头鸟,二是趁烽火连天混水摸鱼,傻子都知道该怎么选。”

答案?

徐长老大受刺激。

秦朝急忙解释道:“挑拨离间,深化国家民族间的矛盾,战火燃起便不由个人控制。最好闹得天下大乱,群雄四起。慕容复的‘复’字,也是他父亲提醒他勿忘复国的一个方法。”

又道:“这图谋一旦被公开,不怕引来朝廷大军围剿,就怕扩展开牵连到弱势群体。神仙打架,百姓遭殃。事先准备好了都很难去控制!怎么去尽量减小伤害面?”

大宋军队是什么德性!不用他说,徐长老听了第一个受不了。

事情真闹到出动大军,大宋胜了也等于丐帮败了,徐长老一样第一个受不了。

怎么办?

秦朝心里苦,暗道:“至少阿朱、阿碧等婢女要受苦了,这苏州百姓要受苦了。战争不只是男人一腔热血的事情,女人往往要比男人承受更多的苦难,胜利者都不敢公之于众。”

史料中,要不是战争双方竭尽全力都遮掩不了,像靖康年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