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人就是这么奇怪,赝本就是自己的钱,出去转个弯儿再回来,就觉得跟得了好处一样。王氏每到一家都千恩万谢的,听的借钱给她的人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举手之劳,能与近邻交好,也算喜事一桩。

等到邻居的饥荒都打发完了,王氏让大勇大壮,一人一家去给大伯和三叔家送钱去。犹豫了会儿,她又让大丫拿了二两银子,送到辛老爹手里。

慧娘和辛老三家的,一见银子回来了,即刻眉开眼笑的接回来,生怕慢了一会儿银子就没影儿了。

两个人连客套的意思都没有,借钱给老二家,两个婆娘心里本来就不舒服,万一说两句客气话银子回不来怎么办。

当慧娘听说辛老二家卖雪盐得了三十两后,羡慕的牙痒痒,恨不得上门再借几两回来。

也就这阵儿,她稍微后悔分家早了,不然这钱就是公中的了,他们还能沾点儿光。

反倒是辛老爹,平时看着脾气暴躁,这次二话没说,又让二丫原样把二两银子带了回去。

这举动,让王氏倍觉暖心,一直以来对公爹偏心的怨念,散去了不少。

手心手背都是肉,辛老爹也没完全不管自家男人。

第三十七章 兄弟姐妹齐改名

打发了约莫五两银子债,再除去为辛有财治腿花的钱,还有在四丫脸上烫伤花的钱。

三十两银子,三减两去后,剩下十两。

对贫寒的辛家来说,这十两银子,仍旧是一笔可不多得的巨款。

让辛夷哭笑不得的是,王氏和辛有财竟然异口同声的问她,山神娘娘有没有其它安排。

这三十两银子来得太容易,让他们对山神娘娘的话,简直到了疯狂迷信的地步。

“爹,娘,山神娘娘还教了我让地里多长庄稼的法子。等该下种时,我再仔细给大家讲讲。”

这是辛夷一早就有的打算,她实在看不惯辛家庄落后的生产方式,早就想改变了。

只是重生后恰逢麦收,她年纪也太小,没有合适的理由去改变。如今手中举着山神娘娘这柄尚方宝剑,她可以肆意张扬自己的想法了。

“娘娘保佑,三丫闲时要多琢磨娘娘的话,千万别把娘娘的话给忘了。”

王氏言语殷勤带着丝丝讨好的样子,让辛夷想起前世来。

从前,也是这样呢,一家人都围着她转,期待着她提出赚钱的好主意,期待着她拿出银子来。

往事要重演么,辛夷淡淡自嘲,她不会重蹈覆辙,又何必杞人忧天。

家中有了余钱,笼罩在辛家上空的惨淡愁云散去了不少,欢声笑语也渐渐回归这个倍受命运戏弄的家。

辛夷自信的话让王氏等人看到了希望,她最近养成随时遥拜山神娘娘的习惯,答话前先要谢过娘娘。

一家人对此见怪不怪,除了辛夷,旁人对山神娘娘也是怀着敬仰之情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药物疗养以及肉汤滋补,辛有财的腿伤愈合速度不断增快。

趁着众人心情都不错,辛夷提出了一个想法,就是为他们姐弟七人改个名字。

村里凡事小子都爱起个壮啊康的,或者好养活的狗剩、狗蛋贱命,丫头们要么就是妞要么叫丫。

扯着嗓子喊一声三丫,辛家庄里能一下子跑出十几个年龄不一的三丫来。

前世辛夷是在穿越一年后,劝辛有财请人为孩子们起了响亮的大名,这一世她提的早了些。

毕竟活了几十年都用的辛夷这个名儿,老被人叫三丫,她非常不习惯。

如今在辛家,凡是辛夷提的要求,辛有财和王氏完全是不假思索的认同。

即使辛有财认为孩子们改名有些莫名其妙,大壮大勇这名字多顺口,至于丫头们不都是取个小名儿,将来嫁人时才会正儿八经的起个名儿。

他仔细一揣摩,富贵人家才会重视给孩子起名,三丫这样提,难道是说自家孩子以后会有大出息?

想到这里,辛有财也从被动化为主动,他原本合计着让辛老爹给孩子们取个上口的名字。

盘算过后,决定要取名就请上河村最受人尊敬的读书人,给家里七个孩子起名。

大华国阶级分明,士农工商之间有着巨大鸿沟,寒门子弟想凭借个人能力出人头地万里有一。上河村人口约千户,可读书识字的不足百,其中许多也只是念了一两年书而已。

上河村唯一的老秀才杨沐字勤学,考科举到五十岁,年年落第这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