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页)

说起来,那时的贵族,也就是皇亲国戚们,有好男宠之风,好像不爱红装爱男装,那些被帝王所宠幸的美男子,往往荣华富贵,位极人臣,历史上最尊贵最动情的,就是汉成帝的男宠,也是宠臣张放。

张放是顶级大帅哥,清新俊逸,面如冠玉 眉目疏朗 ,用什么词安在他头上也不为过,且是个玲珑心窍的人儿,更主要的是他不阴险不奸滑,不注重政治环境,以至几出几进皇宫,以真性情打动和取悦成帝。

当时成帝身边有许皇后,王美人和众多清艳嫔妃,更别说后宫三千佳丽,可汉成帝对张放却情有独钟,两人出则同舆、居则同榻,颇有断袖分桃之嫌。

汉成帝与张放相识相知,到后来相敬如宾,颇有传奇性,且故事起伏迭宕。外人不会明白,两个男人间,为什么会有天荒地老式的唯美爱情,这里藏着一个人类密码媚道。

取媚于人,施媚于爱,媚道将爱和情诠释的酣畅淋漓,她汇集的人类智慧的精华,到如今,只能意会,无法言传,因为文字和语言,在媚道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人活在世上,一直都在追求情,友情,性情,真情,情致,情怀,情操等等情事,但唯独爱情,让人难以释怀,让人百转千回,得之则幸,失之则殇,把爱情当成生命的有之,把爱情当成毕生追求有之,而因爱情导演的江山更叠,也是大有人在,有道是 敢问情为何物?,圣人曰:“直教人浑身麻木”,佛曰:“废物”。

话说汉成帝即位后,过了一段太平盛世的日子,这天,大将军王凤上奏,按照前朝惯例,隔十几年要举办一次大规模的秋猎活动,一是彰显大汉国威,二是习兵演武,三是不懈国备和国防,大将军王凤是成帝的舅舅,他的话是有份量的,而成帝也正为没的玩犯嘀咕,当下拍板同意。

成帝父亲汉元帝,遣有“落雁”美眷的王昭君出塞和亲,保持了边关上百年的和平安宁,将官们的作战意识有的都懈怠了,而国库内的粮食多的有些都发霉了,穿钱用的绳子都腐烂了,此时,需要一个大规模军事行动来重整武备。

此次军事行动,由大将军王凤一手操办,他广布天下,调集重兵,派出使臣通告邻国,要他们派出高级军事代表团,前来观看,并别出心裁地请大儒扬雄携弟子前往围场,以便歌功颂德,扬雄所作的《校猎赋》,为后人称道。

校猎赋(并序)杨雄 “汉成帝时羽猎,雄从。以为昔在二帝三王,宫馆台榭,沼池苑囿,林麓薮泽,财足以奉郊庙,御宾客,充庖厨而已,不夺百姓膏腴穀土桑柘之地。女有馀布,男有馀粟,国家殷富。。。。。。”,说起来,儒生不弄权习武,只会“辣笔著春秋”,可看起来,笔锋并不麻辣。

扬雄是一代大才女班恬的老师,得到请柬后,马上组织弟子收拾笔墨行具,班恬,王莽,班嗣,张放,淳于长等一班锦秀后生,乘官府派出的软车前往皇家围场。

儒生学子们在启德馆苦诗圣贤书,对军旅生活和兵马战事,只是在竹简中看到过,有时也在写作中,按照自己的想像,加以勾勒描绘,直到亲身参与这种浩大的军事行动时,才知书本里的东西,太肤浅。

一路上,只见车流滚滚,铁马纵横,无数将士盔明甲亮,执戈舞戚,威风凛凛,到了围场,场面更是壮观,但见旌旗无数,炊烟蔽日,无数的战车帐蓬,散布山林。

秋猎分三天日程,第一天,在成帝的率领下,全军人马围截虎豹熊狼,第二天是队操演练和对抗搏击,第三天宴请来宾,犒劳三军将士。

第一天,成帝乘座的华盖辇车,在身披大红袍的铁甲御林军簇拥下,率先冲入林野,四周山头上战旗飘扬,号角嘹亮,万人呐喊,各种野兽吼叫着冲进包围圈。

汉成帝金盔金甲,挽弓搭箭,射出响嘀箭后,四匹烈马拉的辇车狂奔起来,成帝神将一般,大声吆喝着不时地射出羽箭,射中射不中哪是另外一回事。

只见万马奔腾,鼓角争鸣,箭嘀飞矢,可怜哪些兽类禽类,哪里捱得住这般折腾,四下奔突,拼命逃窜,可哪里又有藏身之处,被同为生命体的人类,射杀斧斫。

扬雄带着班恬王莽等一班儒家学子,在山头上观看盛况,有的热血沸腾,恨不入也投入这场没有悬念的战斗,有的静静观望,为兽类祈祷,为无法阻止人类的屠杀忏悔。

班恬混在人群中,即不欢呼也不呐喊,她心里隐隐作痛,为哪些无辜死去的生命悲哀。王莽虽为儒生,但粗犷豪放的性格,使他跃跃欲试,不住在狂叫呐喊。

“你真的这么兴奋吗?”,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