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 (第1/3页)

难接近,但从不巴结讨好。

丁:为玉女,柔顺媚人,色淡红,味爽口,作为声音则清亮。形体则秀美飘洒。得时得令,可以销熔暴戾,洞察奸邪;失时失令则穷愁呻吟。不得志的人、寡妇等,和它相处投机,关系可以搞得很密切;但如果惹了它,它也极为利害。它的性格是阴柔有心计,叫人看不透。

戊:为天武,暴躁刚烈耿介。味甜辛。作为声音则刚健雄浑。体质涩而不光滑,深而不浅显。得时得令则果敢决断,有豪杰气概;失时失令则愚笨痴呆。它的性格是执拗而不可强制。

己:为明堂,博大宽厚坦率真诚。味甜辛。作为声音则婉而恰切。体质是沉稳而静。得时得令,可以引导教化万物;失时失令则愚笨痴呆。它的性格是不固执,宽宏大量。

庚:为子狱,刚劲尖锐性急,味辛辣。作为声音则雄壮而尖。形质简单明快。得时得令,暴戾;失时失令就失掉固有的雄威。对于它,只可以寻找时机以柔来感化,不能来硬的。它的性格是坚决固执,只能人屈它,它决不屈于人。

辛:为天庭,锋芒锐利,味辣。作为声音则铿锵。体性沉静,就象一个放在口袋里的锥子。它的作用就象脱璞而出的玉,得时得令,可以奏出黄钟大吕的乐调,失时失令,就象瓦缶之音。

壬:为天牢,质润而没有节制,味咸。作为声音则洪大。体性圆活流转。得时得令利物利人;失时失令则妨贤病国(处境越不好越使坏)。它的性格是柔而阴险。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开安乐。

癸:为天网、天藏,质重而性阴,味浊声亮。形质沉重下溺。得时得令,则跟着有势者向上爬而狐假虎威;失时失令则摇尾乞怜没有尊严。它的性格是憨直,只知道排难解纷而分不清好人坏人。

 。。。  

第二十三章 九宫八卦 四

古阵法编辑

简介

中国古代作战是非常讲究阵法即作战队形的,称之为“布阵”。布阵得法就能充分发挥军队的战斗力,克敌制胜。

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有名的作战阵法有三种:

八阵这是战国时大军事家孙膑创造的,据说是受了《易经》八卦图的启发,所以又称八卦阵。具体阵势是大将居中,四面各布一队正兵,正兵之间再派出四队机动作战的奇兵,构成八阵。八阵散布成八,复而为一,分合变化,又可组成六十四阵。当年诸葛亮还用石头在四川奉节布设过八阵的方位,作为教练将士演习阵法之用,名为“八阵图。”

撒星阵是南宋名将岳飞破金兵“拐子马”的阵法。撒星阵的队形布列如星,连成一排的“拐子马”冲来时士兵散而不聚,使敌人扑空。等敌人后撤时散开的士兵再聚拢过来,猛力扑击敌人,并用刀专砍马腿,以破“拐子马”。

鸳鸯阵是明代将领戚继光为抗击倭寇而创设的一种阵法。他把士兵分为三队,当敌人进到百步时第一队士兵发射火器;敌人进到六十步时第二队士兵发射弩箭;敌人进到十步时第三队士兵用刀矛向敌人冲杀。这些变化反映了中国作战阵法从传统的方阵向多兵种的集团阵法演变的过程。

八阵图

三国时诸葛亮创设的一种阵法。相传诸葛孔明御敌时以乱石堆成石阵,按遁甲分成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变化万端,可当十万精兵。(见《三国演义》)

及至后代,精通此阵者已十分罕见,却不料出现在明代太湖山庄。太湖山庄庄主澹台仲元化用此阵,训练八人立于八门位置上,攻敌时进退自如,来去如潮,古怪厉害之极,并曾用此阵法困住大内八大身怀绝技的高手。(见梁羽生《萍踪侠影》)

再如任天吾家的假山树木即按八阵图古法布置,普通人若不熟悉此阵,绝对走不出去。(见梁羽生《鸣镝云录》)

据《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载:“(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后人考其遗迹绘成图形,见《武备志》。据记载,八阵图遗迹有三处:《水经·沔水注》及《汉中府志》说在陕西沔县(今勉县)东南诸葛亮墓东;《寰宇记》说在四川夔州(今奉节县)南江边,《明一统志》说在四川新都县北三十里的牟弥镇。

河南省密县发现一套我国最早的《风后八阵兵法图》。该图共分九幅,一幅为八阵正图,其它八幅为八个阵式,即: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图旁附有文字说明,详细介绍了每个阵式在特殊环境下进攻退守的战术应用。据《史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