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部分 (第1/4页)

拓拔仪不急不徐道:“我们的先王与燕国的祖先曾经一起为晋朝帝室做事,世世代代情同兄弟,臣今奉使,于理未失。”

皇帝颇为傲慢:“如太子所言,吾今威加四海,岂得以昔日为比!”

太子撇嘴,“就是,你说的是哪辈子的事?”

拓拔觚听他言辞皱眉,只听拓跋仪接道:“燕若不修德礼,欲以兵威自强,此乃将帅之事,非使臣所知也。”

“在大殿迎接,还不算德礼?真是白抬举了!”太子掏掏耳朵。

慕容垂毕竟雄杰,虽受拓拔仪一番不软不硬的顶撞,反对他生出几分赏识来,不再为难,转而对拓拔觚道:“秦王看来年纪尚小,不知到时过不过得惯我燕国气候。”

“回陛下话,拓拔觚觉得燕国气候很好。”拓拔觚清晰的回答。

“嗬,这孩子倒是个知礼的!”慕容垂从他行止仪态及话语辨出他的尊敬,喜上眉梢,叫他近前来,问:“秦王拓拔觚?”

“是。”拓拔觚低眉顺眼。

老皇帝益发高兴:“好,这个小亲王好。小亲王啊,孤听说你们魏王取的官名颇有意思,都是些鸟啊什么的,你给孤讲讲。”

拓跋觚跟他一一道来,以诸曹走使谓凫鸭,取飞之迅疾;以伺察者为候官,谓之白鹭,取其延颈远望,自余之官,义皆类此……正是宾主皆欢,门外奏报:“范阳王慕容德、辽西王慕容农、高阳王慕容隆回朝见驾!”

“哦?回来了?快快快,请上殿来!”慕容垂高兴地道:“合口大捷,快慰人心!”

是年张申、王祖叛变,一个攻广平,一个攻乐陵,燕皇先派了高阳王慕容隆发兵攻讨,两个月后,范阳王慕容德与辽西王慕容农、赵王慕容麟三路大军会师于合口,攻张申。王祖为救援夜袭燕军,遭燕军反击大败而逃。慕容德和慕容麟继续围攻张申,慕容农与慕容隆兵分两路乘夜追击,及至天明,燕军大获全胜,将所斩首级悬挂于张申阵前。张申见大势已去,遂缴械投降,王祖亦归降。

“追王祖的时候,我问他,王贼军力比你大,器械比你精,你有什么把握?”说起行中趣事,慕容德指着慕容隆:“大家猜猜他怎么说。”

“怎么说?”太子兴致勃勃问。

慕容德拍拍侄子的肩:“你自己说。”

慕容隆一副有什么不敢讲的架势,声如洪钟:“我说我没有把握,不过恶奴有把握,他的把握就是我的把握。”

恶奴是慕容农小字,慕容农微微笑,太子哂,慕容德道:“哈哈哈,一对好兄弟!”

“怎地不见贺麟?”赐酒三杯后,皇帝问。

“禀陛下,”慕容德答:“回师之时遇到了司马眭琼,那小子竟想打我们的主意,皇上猜他现在投奔了谁?”不等皇帝回答,道:“竟然投奔了丁零翟辽!翟辽那小子现在混得风生水起,自称魏天王,又是改元又是置官,岂能容他如此放肆,所以贺麟去追去了。”

“哈,翟辽也称魏?”慕容垂大笑着朝拓跋仪道:“两个燕,两个魏,有意思!”

慕容德瞅瞅拓跋仪拓跋觚:“他们就是以前老代王的孙子?”

“是啊,遣了这个孩子来我们这玩儿,”慕容垂拉过拓跋觚,无比慈祥的模样,“你看跟太子他家阿策是不是有点像?”

“阿策?也许吧。”慕容德似乎并不太感兴趣,转向太子,“说到这,太子,有一件事我想请教。”

太子正正身:“范阳王请说。”

“京城的金吾卫是你掌管的吧。”

“正是。”

“刚才进城,经过灞桥,看到一大群人从城内出来,扶老携幼,听说是你下令把他们赶出来的?”

“有这种事?”太子竭力想想,“啊,是这样,这群人是流民,你也知道,如今各处流窜的人多,也不知道有多少是混进来的奸细,所以我派人彻底清查了一遍。”

“可我看大约都是些赤手空拳的老百姓。”

太子摇手表示不必关心,慕容德接着道:“你赶出去也就罢了,可正是他们过桥之时,桥上水泄不通,突然从后面出现一群士兵,百来人,每个人手里都持着刀,杀气腾腾,冲开一条通道,前面过桥之人,纷纷掉落水下……这群凶神听说正是你的人马。”

“有这回事?……”太子殿下无辜地说:“也许士兵们是要出城办急事吧。”

“太子,百姓是一国之基,你身为储君,怎能当做儿戏?”

太子不悦:“我清除奸细,为国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