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页)

后来经过黄教授的查证,发现这种黄河鲤在河套一带早就绝迹了,至少几十年没有人捕捞到。而且经过标本检测,这种黄河鲤的营养价值非常高,比一般黄河野生鱼更有利于身体健康。但是这鱼只是在市场上短短的出现了一瞬,就消失不见了,这让终生致力于改良黄河鲤品种的他经常叹息不已。

但事情经常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前不久,他到一家酒店用餐,发现有野生黄河鲤做成的菜很受顾客欢迎。虽然这鱼做的菜很贵,但是职业的敏感使得他也狠心点了一道。结果那鱼和自己家的那两条口感一模一样,这下他知道找到正主了。可是当他要找酒店经理大厅黄河鲤的销售渠道时,人家却一口拒绝。把他当商业间谍了!

黄教授一次碰壁也不灰心,他教学多年,加之待学生如己子,所以很多毕业了的学生都和他还有往来,有些甚至很密切。细想之后,黄教授还真找到了一个好办法。

他的一个学生在省政府机关工作,长期分管质量安全。他想可以借检测黄河鲤质量的名义到酒店查找源头。那学生倒也是个有原则的人,一开始犹犹豫豫不想答应,毕竟这是借职务之便打探商业情报。但耐不住自己老师的长期怂恿,而且他知道自己的老师不会借机害人,仅仅是研究需要,于是他借一次节前大检查的名义,在灵远各大酒店检测鱼的品质。

这一检查下来才发现,灵远竟有六家酒店在经营这种野生黄河鲤。这下,黄教授知道,这鱼一定是人培育的,不然不可能有这么大的量。在学生根据销售合同记下李大山的信息以后,黄教授就迫不及待的想到东风村去找李大山探寻黄河鲤的秘密,谁知临时接到学校通知,要他到美国参加一个学术交流会,这一去又是三个多月。

等到黄教授来到东风村的时候,已经是七月的下旬了。

听到黄教授的苦心找寻经历,李大山感到钦佩的同时,也觉得自己和酒店的秘密并不保险,随便一个例行检查就能让你把秘密交代出来。说不定,郭双福就是这样打探到自己的消息的。这个问题李大山还真猜对了,不过这人不是郭双福,而是“左少”。

黄教授来搞科研,李大山当然不能拒绝,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情,自己还要帮忙才对。满口答应了黄教授留下来搞研究,接着就带他到鱼塘实地查看。黄教授询问了鱼塘的一些数据,这次李大山没有隐瞒(专家在此,想瞒也瞒不住),一一作了回答。黄教授听到每一个数据都觉得十分惊奇。因为这样的养殖模式一般只有在实验室里才能实现。黄教授的科研热情一下子就上升到了顶点,他要留下来好好研究一番,说不定就能改写黄河鲤甚至其他鱼类的养殖模式。

黄教授这时问到重点:“你这黄河鲤一斤卖多少钱?”李大山觉得秘密都告诉他了,也不必再隐瞒这点:“一百元一斤。”黄教授点点头:“值这个价。你知不知道酒店卖多少钱?半条两斤左右的黄河鲤要668元才吃得到!我就自掏腰包吃过一次,呵呵。不过这特色养殖利润的大头都被这些酒店赚走了。农民想靠种养殖致富,难啊!”

听到这话,李大山觉得黄教授是个很有正义感的好人,对他的好感也上升了十个百分点,达到了80%。“呵呵。以后黄教授住在这里,别的没有,每天一条黄河鲤还是能够满足的。”

黄教授听到这话,笑逐颜开:“那感情好!不过不能白吃,也要给钱。”

李大山听了这话,急了:“你一个省城的大教授到我这穷旮旯来,就是瞧得起我这里,那里还能要钱!而且我这里要发展,也少不得要请教你这个专家。”

黄教授听了也是一笑:“原来你早就打算用黄河鲤收买我!不过我接受这种收买,呵呵呵!”

随后,李大山又带黄教授在自己的农场转了一圈,仔细给他讲解自己的发展思路,听得黄教授不停的点头,偶尔也提出一些专业上的建议,让李大山听得大呼过瘾。这专家出手就是不一样!

两人还来到村里的鱼塘查看鱼情。尽管这里黄河鲤的长势不如李大山的那么快,但是也是个个健壮,吃食踊跃。现在才三个月,李大山垫付的粮食款就有十四万多元了,一年下来更是普通人难以承受的一个数字。农民要做成一件大事太难了,就像李大山这样帮他们,但光是粮食一项,这些村民就只能选择放弃。

黄教授对李大山这样帮助村民的行为非常赞赏,觉得他是个有远见、有良知的好小伙。

就这样,黄教授每天都带着一些仪器,不是检测水质,就是检测鱼体,随后在笔记本上记录各种数据。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