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朴实,但是贫穷遮蔽了他们的双眼,看不到前进的道路,生活的艰辛让他们把“钱”字记在心上,写在脸上,一辈子能轻松面对的没有几个。

李大山的大方突破了村民的想象,让听到消息的村民激动不已。这下子来向李大山表达感谢和挽留之意的村民多了起来,李大山也没有对此感到特别意外,仍然脸带笑意的和乡亲们寒暄。

尽管李春花等人对故土恋恋不舍,他们离开的日子还是到来了。

黄教授昨天已经打来电话,那边提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希望李大山能去那边发展,而且可以突破现有的土地管理体制,给李大山购买农用地、荒地特事特办,让他吃下定心丸。这也是李大山早前的一个希望,对黄教授能不能协调好并没有把握,现在却收获了惊喜。

中国的事情就是这样。在行政体制内有重要领导的关注,有熟悉体制的人员帮助联络、牵线,那么很多不可能的事情可能很快就能办好。如果情况相反,那么很多可以办的事情拖延很久最后反而办不成。想到自己的经历,李大山也是无限感慨。

草原市那边提出了几个供选择的方案,就等李大山过去拍板。现在李大山身价几千万,已经有了这个资格。因为现在已经到了十月,马上就是冬天,李大山再不去,就要等到明年才能定下来,那样将增加很多变数。

城里联系了家搬家公司,李大山开始一边等车,一边收拾东西。等他们准备好的时候,搬家公司的车也到了。由于说了要运哪些东西,他们一共来了十二辆车,而且还有专门装牲口的车。李大山招呼着把自己的家当一齐装上车,共有滩羊一百多只,狼两只,大狗一只,小狼狗八只,猎隼四只,干草若干,家用电器若干,私人用品若干。

等到装好车,李大山开上自己的车,把李春花、李贺夫妇、刘阿姨四人载上,在前面带路,后面跟着长长一队搬家车辆,和李全学老人及部分乡亲,挥手告别。李全学并没有马上和李大山一起走,村上还有些事情要处理,而且鱼塘明年开春就要卖鱼,不管理好会出问题。

李大山这一走就是五年。等他再次光荣回归时,只有东风村靠着李大山资助下的鱼塘日子过得还马马虎虎,附近的村子还是原来的那个样子,甚至更差了。但是此时草原市的很多戈壁滩已经变成了绿洲,到处都被无数牛羊、猪狗覆盖,水库湖泊更是数不胜数,当地经济已经成功实现从靠天吃饭的传统农牧业向专业高产的现代绿色农牧渔业转变。全市人均收入翻了三番,人口增加了两倍,经济总量更是占到全省的二分之一,创造了所谓的“草原奇迹”!

而当初某些贪欲熏心的人设计阴谋逼迫李大山远走他乡的恶劣行径早就被人发掘出来。不仅这些当事人遭受了法律和道德的双重审判,就连他们的家人也常常被当地人指着额头痛骂,最后不得不悄悄搬到其他地方隐居起来。一些当时在位、知晓此事的领导干部也被上级记上了黑名单,永远的失去了提拔的机会,因为没有人敢冒着被老百姓戳脊梁骨的风险。

恶行自有恶报,善恶永在人心。此乃至理名言。

………【第030章 接风宴】………

草原市离东风村也不是很远,大概二三百公里的距离,六个小时就到了,此时才下午五点,天还比较亮。黄教授和当地政府负责接待工作的一个领导已经在约定的地方等候。大家初次见面,问候之后,互相介绍了身份。原来当地那领导是市委副秘书长张拓元。

因为李大山的家当很多,而且要养活这么多动物,酒店是不可能去的。当地也考虑得细致,在城郊也租下了一个农家院子,那里面本就带着羊圈,房子也够大,李大山等一行都能住下。只是条件一般,和李大山现在的身家不符。不过他本就不是个计较这些的人,再说他也算是落难到此,就像三国里的刘备一样,不可能再挑剔这些。

等到安排好了各样动物,稍微摆置了各色生活用具,李大山才松了口气。

这时那一直在帮忙的草原市领导开口了:“李总,何书记早就要我们为您备下了接风宴,时间定在六点三十分,届时何书记、古市长以及农业、招商等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都将参加。您看时间也快六点了,我们是不是马上过去?”

李大山心想:人家这么尊重自己,刚刚帮自己搬家不说,市里的领导那么忙,还要请自己这么个无名小卒吃饭,真是太让人感动了。领导这么看重自己,是希望自己干出一番成绩,给他们的任内添光加彩,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回报一二。

因为以前不注重和政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