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1/4页)

而郭双福由于去年在农场这里赚了不少钱,不知是那“左少”同意还是他自己决定加大投资,扩建农场。反正过年以后,郭双福已经按照原来县里面筹建“新型戈壁滩治理及开发综合示范区”的规划要求,和望水镇达成了初步的征地协议,涉及到的十来个村子也都在召开动员会议。由于郭双福实际上要征用的只是荒芜的戈壁滩,除很少部分还有农民放牧以外,其他的都废弃了,现在荒地也能卖钱,当地老百姓都很赞成,所以征地工作开展得很顺利,原定的三十平方公里(四万五千亩)的四至边界已经划定,只等和当地政府及农民商定赔付标准就可以办理相关手续。

到了正月十五,看李朝福联合李兵等几人,抵制住了李卫东、董五带来的歪风邪气,村里的事情还算平稳,李全学放下了心,和村里人道别后,直接坐车到了草原市。

李大山听了李全学的讲述,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老家那边自然条件恶劣他承认,但是发展不起来并不完全是自然条件的原因,望水镇有赵德胜这样的领导在位,要想发展好,比登天还难。村里部分人好逸恶劳,整天想的是沾点小便宜,没有把心思用到正路上,也是农村发展不起来的重要原因。李全学这一走,也不知道东风村的正常局面能够维持多久。

而且现在李大山也明白李全学不让自己去接他的原因了,老人是怕他见了这些不平事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但其实这就是李全学想多了。李大山虽然被郭双福赶出了家乡,但是现在他的发展基础比起以前好了太多,而且当地领导重视,自己的事业很快就有质的飞跃。他现在哪里还有闲心去和郭双福、董五这样的烂人计较。

李全学把这些都说了出来以后,李春花又给他讲了这边的发展情况,李全学听了很是高兴,原本不甚喜悦的脸色也洋溢着真心的笑容。

本来李大山要李全学老人跟自己住,但是李全学坚持,李大山和李春花没有结婚前,他还是和李春花住,这也把两个年轻人逼得一脸通红,说不出话来。最后还是刘阿姨“打圆场”,要李大山两人等下半年农场发展稳定后,把婚事办了。大家听了这话,又是一阵起哄,羞得李春花跑回了家。

………【第044章 真正的天堂】………

四月是西北地区春天到来的季节。如果没有水,李大山的八鲤农场也会像往年一样,还是一望无际的灰色,难见生命闪动的气息。但是由于八鲤湖现在蓄满了水,而且略带一丝灵气(李菲白的标准),二千多亩的水面对于周围水汽的凝聚作用非常大,李大山现在能够感觉到,以八鲤湖为中心,大约半径为二千米的范围内的地下水和空气中的水汽都比较丰富,已经可以开展农业生产。根据东风村农场的经验,李大山觉得其他土地因为离灵眼较远,还需要一年左右才能确保水汽充分聚集、土壤湿润,利于植物生长。

经过地下水的滋润,这大约一万五千亩土地上已经有了丝丝绿意。顽强的的骆驼草,不知名的小花,在空旷的土地上随风摇曳,向世人展示着它们与天抗争的不屈脊梁。

西北特有的风高云淡让人心境平和,春天艳阳高照、和风拂面,让人体验到大自然孕育生命的神奇。站在八鲤湖下,李大山觉得这里就是自己梦中的天堂。而这时,他就会特别感谢郭双福等一干烂人。没有他们的肆意抢夺,李大山不知何时才能找到这块独独属于他的世外桃源。当然,他也真心感激黄教授、何书记、张副秘书长等人的关心帮助。没有他们的善意支持,李大山也不可能凭自己目前的实力买下这么大的农场。

大约三月中旬的样子,李朝福还给李全学打来电话,说郭双福已经和当地县政府以及涉及的十多个村子的村民达成了征地协议。由于这些荒地不用赔偿青苗,所以郭双福只是答应给每亩地一千二百元,四万五千亩地一共要支付赔偿款五千四百万。这点钱对于郭双福来说算不得什么,但是要治理戈壁滩并且开发出来,没有这个数字的七八倍甚至十倍恐怕不大现实。

不过可能是看到李大山留下来的鱼塘效益非常不错,以后发展前景可观,想把事情早点定下来,郭双福还是很快把赔偿款转账给了当地政府,由政府发给各个村的农民。办完这些,这四万五千亩戈壁滩的主人就正式变成了郭双福的了,今后的七十年这里将属于他。

过了没多久,李朝福又打来电话,告诉李全学他们,也不知什么原因,当地政府很快就把赔偿款发下来了,而且一分钱也没有克扣,让他这个见多识广的老会计感到非常不可思议。不过能让老百姓及时全额拿到钱,是大家都很乐意的事情。光是东风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