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 (第1/4页)

伲��源蟪祷故呛芮崴傻目�私�ァ�

刚一下车,参观组二十多人就被整齐漂亮的新村吸引住了。虽然目前新村周围的防沙林还很弱小,绿化区里面的植被也没有多茂盛,但是布局合理、明亮整洁、两排相对、每排各三十来座的大瓦房还是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现在村民已经基本上适应了新的生活环境,房子中间的街道定期都会由当家户清扫,所以显得非常干净。村民的生活垃圾也都全部装袋,集中放置,积累到一定数量,就喊安丰镇的垃圾车运送一次。考虑到村民的实际困难,镇上减免了部分费用,而最后需要交纳的清洁费和运输费分摊到人头,就非常少了。而人畜的排泄物都是集中到沼气池里面,经发酵做无害化处理后,可以作为防沙林的肥料。牧场的紫花苜蓿生长得非常好,李大山并不打算给它们施肥。

车以后,唐柯几步上前,先去联系村支书唐叔了。没一会,他就和唐书记出来了。李大山连忙给唐书记介绍罗校长一行。唐书记是个好人,也是个老实人,见到市里面来的大人物,连忙客气的上前打千致敬。罗校长他们学校也是经常和农村干部打交道,对待唐书记这样的干部也是非常热情。互相介绍之后,唐书记开始带他们参观新村,并介绍了新村建设的由来,同时一个劲的感谢李大山和上级政府的关心和帮助,搞得李大山都不好意思了。

唐书记随便带大家进了一家农户的房子。这家主人也姓唐,可能算是唐书记的本家。新村建设和其他西北地区的农房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房子前面只有很小的一块绿地,并不像其他村子一样,前面有一个大场院。经过绿地,就直接进了堂屋。这家主人见这么体面人进屋,还有些紧张。唐柯立即和他解释来人的身份,听说是群老师,这人才平静些。

………【第070章 参观新村(下)】………

李大山也觉得这些村民虽然住进了新房,学习了养殖技术,但是眼界还很窄,没有见识过大世面,也没有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待人接物的动作还很僵硬。李大山心想,日后农场账面上钱多了,还是要把大家送到大城市、或是华西村这样的“样板工程”去好好学习观摩一下,使他们不仅在技术上达到农场的要求,生活上、观念上也要达到农场的要求,真正成为新时代的高素质产业化农民。这些想法李大山本来是没有的,但是在黄教授的耳濡目染下,也开始思考这些全局性的问题了。

虽然陈列的物品很少,也很简陋,但是房子被这家人收拾得非常干净,看得出来,他们很爱惜自己的新家。除了堂屋,屋子里还有厨房、厕所和三间卧室。屋内实在没有什么好看的,唐书记就把大家往屋后领。房子后面是场院和菜地,菜地里只有几分地,种着一些常见的蔬菜,一家人吃足够了。在这之后才是牲口圈舍,沼气池就在圈舍下面,入口在圈舍边上,出口则在圈舍外面,这样设计堆放排泄物、运送肥料都非常方便。罗校长一行看了房屋和圈舍设计都认为非常合理,尤其是沼气池的设计,有效的避免了排泄物对圈舍周围环境的污染。而这正是当初李大山强烈要求的结果。

这家主人一共有三个劳动力,另有一个女儿已经嫁到外村去了。但是三个劳力中一个是他们的儿子,常年在外面打工,由于李大山设计的领养模式效果还不确定,所以并没有回来和农场签约。目前他们家领养的滩羊也就只有一百头。两个人照顾一百头羊,可以说时间绰绰有余。不过农场对他们养殖的要求比较高,其实也是为了培养他们良好的养殖习惯,所以他们平时需要做不少辅助性的工作,比如定期培训、领取牧草、打扫圈舍、陪羊散步等等。在刘强和养殖大队一干人等的监督和指导下,现在大家也就逐渐的习惯了这种养殖方法。罗校长等人也深入到圈舍里面仔细查看,圈舍确实非常干净,没有什么异味。滩羊长势良好,皮毛干净,目前大多已经长到55—60公斤左右了。一个个毛茸茸的,再等段时间,就可以剪羊毛了。到了明年的春天,这些羊儿就正式成年,可以繁育后代了。

参观组一行对这家的养殖情况给予了积极评价。随后唐书记又带他们去了另外几家,情况和这家都基本上一样,有些管理得甚至更好。看完之后,大家逐渐的对这种扶贫开发模式充满了希望和期盼,一个个对李大山表示,要他一定把这个探索坚持下去。或许只要一年时间,这些村民就能在李大山的帮助下,掌握一套完整的科学养殖方法,找到一条很好的产业发展路子,真正实现自主脱贫。

看完了农房和圈舍,唐书记又要他们去看看村委会办公楼。大家本不想去,但是李大山想起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