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 (第1/4页)

三四来。宁强也曾经问过李大山,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李大山只是谦虚的告诉他,回去查了查资料也就知道了。宁强本身就是金融天才,对李大山的回答也半信半疑的接受了。

忙到三月底,两个县级农信社的资产核算工作就全部完成。两家农信社共有经营网点49个,从业人员480人,临聘人员95人,退休人员已经全部移交社保。截止2月底(其实从1月份开始,这两家银行的贷款业务就全部停止了,只是还在承接存取款及还贷业务),,,净资产竟然只有五千多万!,。不仅冗员杂多,%。0t这一比例不仅远远超过国际通行的标准,也大大高于国内商业银行的水平。这种情况和宁强原来分析的差不多,两家农信社再不改制,马上就要完蛋。而且在宁强的火眼金睛下,两家农信社根本无暇作假,几笔贷新还旧、倒约换据的坏账业务也被及时发现,避免了李大山等股东的巨额损失。

不过,最让李大山关注不是这些,而是两个县级农信社目前拥有的抵押物。由于不良贷款数额大,而且基本上全都丧失了还款能力,许多项目把老本都抵押给了信用社。经过统计,两个县级农信社共拥有土地十二万余亩,分成三十多块,全部位于罗平区和长风县境内,有些离八鲤农场还很近。由于缺水,这些原本出产丰富的土地早已经荒弃,连拍卖会都没有上过,一直沉睡在那里,结果全便宜了李大山。按照1500元每亩估算,这些土地就价值一亿八千万!当然,这地只有李大山才会要,别人就是送,也不大可能接手的。

经过和上级政府和银监部门的磋商,两个县级农信社将在改制后正式合并,八鲤农场出资三亿元控股,成立“草原农村商业银行”。根据分工,以后银行常务管理工作都由宁强负责,李大山只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这也正合宁强的专业需要,所以他非常高兴的接受了。但是谈到股份构成的时候,宁强给李大山出了个主意,让他考虑了很久。宁强告诉他,何书记的家族在政商二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虽然主要局限于草原市,但是如果能拉到他们家族的重要成员参股,以后银行的工作将会顺利得多。(天)而且对方已经通过中间人联系他了。

李大山对何书记一直是非常感激,但是他又怕对方参与进来后,会干预银行的管理和决策,影响银行的正常经营。宁强告诉他,有他们两个一条心,对方进来也左右不了局势,不过分些利润给他罢了,如果他们狮子大开口,董事会上也不可能通过的。李大山仔细权衡了一下利弊,最后还是答应了。不过,此事不需要他们直接出面,中间人会负责递话的。经过接触协商,李大山答应他们何氏企业出资三千五百万,参股10%,董事会1个席位。对方可能是何书记专门打过招呼,没有提其他苛刻条件,全部都接受了。这样下来,李大山还可以少出三千五百万元的资本金。

这样,银行的所有股东就全部确定,股份的构成情况大致是:原农信社股东占股22%,董事会2个席位。不过由于这些股东构成复杂,既有县级政府、又有乡镇政府,还有一些村社、企业甚至个人也占有少量股份。所以宁强建议,李大山出资溢价收购这些股份。因为政府出资参股是确保改制成功、银行命名的决定因素,%的股份,同时各分配一个董事会席位。李大山怕麻烦,也就答应了。那些芝麻股东见李大山的出价不错,于是就全部把股份转让给了李大山。为这7%的股份,李大山付出了2800万元。不过他也不想要这点股份,就全部送给李春花。李春花同志当然是笑眯眯的接受了,同时她还得到了一个董事会席位。

另外,宁强占股10%,拥有一个董事会席位。一直以来李大山是准备免费送给他这些股份的,但是宁强却说要找朋友借2000万元购买5%的股份。李大山对此予以严词拒绝。并且问他,现在他借别人这么多钱,以后银行的业务还怎么开展?宁强本意也是不想占李大山的便宜,白得5%的股份,但是又想拥有决策参与权,所以就找以前的关系协商借款。现在听了李大山的问话,他也有些不好意思了。最后,在李大山的劝说下,他总算同意无偿接受10%的银行股份。

而另外58%的股份就全部属于八鲤农场了,同时李大山也是当仁不让的董事长。按照宁强的设计以及相关规定,股东大会是草原农村商业银行最高权力机构,包括政府、企业、个人股东在内的各类股东按持有股份的数额行使表决权。董事会设董事长1人,副董事长1人,董事4人,董事长为法定代表人。由于股权非常简单,所以基本上股东都是董事,董事长为李大山,副董事长为宁强,董事分别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