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 (第1/4页)

的基础。而阳平镇的乡亲们缺乏资金和种羊的问题,草原商业银行和福成子公司都能轻易解决。

有了这个意见,李大山就迫不及待的和刘福、刘善成二人商量。“两位大哥,你们看这样行不行。……”然后,李大山详细的把自己的设想告诉了他们。

听了李大山的介绍,两人都有些兴奋。刘福嘿嘿一笑,说道:“还是大山兄弟办法多!我觉得你这办法挺好,可算是给我们那里的乡亲们帮了大忙!”

李大山连忙摆手:“别给我戴高帽子!我知道你们在我面前唠叨,就是想我帮帮他们,但是现在这事儿八字还没一撇呢,哪里帮了忙??”

刘福也急忙应道:“我们这不是看你是个热心人,想你帮着想想办法嘛!要是光靠我们两个,就是抠破脑袋,也想不到你这么好的办法!”

李大山见他一个劲儿的恭维自己,也懒得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好了,好了!这个方案还很毛糙,我们好好议一议,先把它完善起来。”

刘福、刘善成确实不愧是常年和村民打交道的老手,很快就想出了几条意见。刘福告诉李大山:“乡亲们的培训必须考试,没有通过就得不到贷款和帮扶。而且还得和参观考察结合起来,让他们有个直观感受。远的地方咱不知道,但是最近的参观地点就是日新村。不要说他们以后看了要大吃一惊,就是我们第一次来,也感到很震撼。一个贫困缺水的牧区村,搬迁之后,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就完全变了样。我说的不是房子变了样,而是村民的精神面貌全变了,尤其是他们在养殖上的那股子认真劲儿,就是比起我们以前雇请的工人都丝毫不差。”以前,牧业学校的教师也这么说过,现在李大山又听到第二个专业人士这么说。自己培训管理出来的员工被人称赞,他也觉得很光荣。

听了这话,刘善成也点了点头,说道:“大山兄弟,到农场这么久,每一样东西、每一项制度都让我们觉得大有用处,我们是真服了你了!其实我觉得,我们可以考虑,像日新村那样,对临近农场的阳平镇的几个村子实行整体搬迁。村民以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入股,管理、销售全部由农场负责。”

李大山听了刘善财的话,心里微微一动,但是马上疑惑的问道:“我觉得恐怕不行。日新村的老百姓是穷得只剩下一条内裤了,才愿意搬迁到新址的。阳平镇的情况我们都清楚,虽然遭受了这么严重的打击,但是大家多少还有一些积蓄,而且大多数的家庭这些年都修了新房,如果要他们搬离老家,集中居住,我想他们绝对不会愿意的!”

刘善财立马解释:“大山兄弟,你说的是有道理。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也要注意到,阳平镇的老百姓已经不同于草原市其他地方的农民,他们是见过世面的,也曾经有过辉煌。现在大家虽然没有把老本全部折掉,但是我想没有一个人愿意住着新房,吃着糙饭,整天没有点正事可干!虽然我不能保证所有人都能舍弃自己的家园,但是我想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会答应参照日新村的模式,进行大规模的改革,以图东山再起!”刘福听了,也是一个劲儿的点头。

这么一解释,李大山又有些心动了。不过他还是问道:“那你们看下一步怎么着手,比较容易呢?”

刘福说道:“大山兄弟,你看现在离农场最近的阳平镇的村子就是楼坪村,该村的土地与农场的直线距离也就不到一公里,中间也就是一些荒地,到时候我们买下来就是了。如果村民答应我们的计划,存在的客观阻力将非常少!”

李大山这时想到了一个问题:“我们几个人在这里东想西想,要是万一上级政府不同意我们的这种开发模式呢?如果我们不能掌握土地的所有权,那么一切都将成为泡影!”自从东风村的事情以后,李大山对土地的所有权看得非常重,没有自己掌握的土地,心里就非常不踏实。

刘福不好意思的说道:“嘿嘿,兄弟,不瞒你说,阳平镇新上任的领导都找了我们俩好几次了!他们不仅非常支持在阳平镇开展日新村模式的试点,而且早就选定了楼坪村作为第一个试点村。土地转让手续的问题根本不要我们操心,他们镇上会直接给上级政府打报告,包办到底。他们还说,如果效果良好,后期还将发动更多村子加入到这种模式中来!”

李大山一听,知道自己被这两人给耍了,佯装怒道:“好啊,你们两个,我好心好意把你们请到农场上来,结果你们都吃里爬外,拿着农场的好处,却为阳平镇的领导办事!我看我们这个合作是搞不下去了!”

刘福、刘善财已经摸清了李大山的脾气,只是在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