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部分 (第1/4页)

郝五平:“没关系,此一时,彼一时,我并没有任何责怪的意思。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一旦你将这些人放飞出去,他们所展现出的那种为了家族、为了个人展而不懈奋斗的拼搏精神将是你无法想象的。甚至现在没有达到你们的养殖要求的人,也会很快掌握正确的养殖技术。呵呵,你看着吧。”

宁强在一旁说道:“对,要像老师说的那样,一旦这些人的积极性被激出来,养殖规模将在很短的时间内被迅放大。形成规模效应以后,我们集团的利润不仅不会下降,很可能还会大幅上升!”李大山一想,也确实是这样的。当年承包到户的时候,不就是这样吗?那时候,很多人甚至半夜都会起来照看自己的耕地和牲口。

郝五平:“对,就是这样的。不过大山刚刚说的那个问题也很重要,你们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不能出现当年东风村的那种情况。不过有利条件是,优势掌握在你们手上,达不到要求的农民,你们完全可以不和他们签订承包合同,直到他们达到要求为止。而且在承包以后,你们也要加强农民的养殖管理和监督。任何个人都不会长期关注产品质量,有些人甚至会为了利益生产不合格的产品。”李大山知道他的意思,说穿了,就是要像生产车间一样,监督控制这些农民的养殖质量。

之后,三人又商量了一些具体事宜,比如承包区块划分,农民资产置换等问题。特别是郝教授提到了社会管理的问题。这么多人散布出去,相应的水、电、气、路等生活条件和医疗、教育、娱乐等问题都得考虑到,不可能让他们继续生活在封闭、物质紧缺的环境中。幸好,实验区在转卖这块土地的时候,已经承诺负责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在八鲤集团总部南边,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集镇。各种生活服务及社会事业机构都很齐备。一旦附近的村民分散开,这些经营小生意的商人会迅的到居民点开设便民店,根本不需要李大山费心,只是农场在修建安置点的时候,也得为他们修建开店所需的铺面。

而在农业项目的展上,郝教授也建议李大山不要太过分散,应该围绕农场自身的优势,将展重点放在牧业和渔业上,特别是出口型产品。而温泉那边,也可以考虑开一些对温度要求较高的养殖项目,比如花卉、热带鱼。因为这类产品的利润空间大,展前景相对比较广阔,也不会和普通养殖项目生冲突。对于这些意见,李大山都很虚心的记下了。这样谈下来,时间就到了晚上的十二点过,俩人再也不好打扰郝教授,于是就告辞离开了。

………【第183章 变革公司管理体制】………

第183章变革公司管理体制

回到农场以后,李大山把进京的相关情况向中层以上的干部作了通报,特别是就郝教授的建议广泛征求了大家的意见。虽然大家平时很少思考这方面的问题,但是他们也能凭借理智思考了解到这一建议的价值。因为长期和农民打交道,他们能感受到周围农民的感激之情在慢慢消退。这一方面是像日新村的村民一样,慢慢富裕起来的农民,已经不再那么强烈的希望依附于农场生存,他们大多认为自己的养殖技术已经比较过硬,可以单独开展养殖业务,只是苦于没有可资利用的土地,另外出于对农场的真诚感激,大家才没有表现出任何离开的意思。

而另一方面,后续加入农场的村民,有的因为养殖技术不过关,有的因为当初置换的土地较少,收入水平明显比前面的农民低。虽然大家已经摆脱了贫穷,过上了温饱的日子,但是农场上下还是现这些农民没有日新村、楼坪村的村民那么贴心,那么亲近。这是一种不可言说的感觉,所以平时大家也没有刻意宣扬。现在李大山提出来以后,一些现象被联系起来,愈加证明了郝五平预见的正确性。

既然大家都认为这种离心的现象已经出现苗头,李大山就指示唐柯,立即组织人手对各个时期加入农场的村民进行调查走访,务必收集到最准确、最详尽的意见,以供集团决策。唐柯马上执行了这一决策,对附近的农民开展广泛的问卷调查。结果风声才刚刚传出,很多村民就围聚在集团总部周围,打听集团的决策意图。话里话外,李大山都能感受到农民希望拥有自己的土地的迫切愿望。

不过,李大山还是决定等唐柯做完调查走访以后,才做出最后的决定。唐柯通过抽样调查,最后现83%的被调查村民都希望能有自己的土地,完全由自己支配的土地。而其他不赞成单干的农民要么是因为年龄较大,怕承担风险,要么是家底子尚薄,没有资金投入。如果除掉这些人,几乎96%的人都赞成承包单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