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 (第1/4页)

唐溟不动声色扫了一眼站在壁角的狱监和更远处那名紧随而来的中官,低下头在她耳边说了几句话。

唐甜瞪大了眼。

京郊离宫洪福院。

“陛下,唐夫人到了。”

唐甜在王公公引领下进入暖阁。这里虽是比外面强些,却不过是防住了风,屋子里并没有生地龙。

难怪王公公会让她先提个暖炉进来。唐甜轻轻将暖炉放在几案旁,俯身行礼,抬头只见赵祯眼中带着审视,便微微低眸,思忖着怎么说话。

赵祯久久凝视着唐甜,那齐整的额发梳拢上去,露出饱满秀气的额,浓密乌髻上一朵明媚的芍药,茸茸裘衣托着晶莹雪肤透,明丽中添了妩媚——他还是第一次见她妇人打扮。

她与唐溟成亲后入宫拜谢太后的那一天,他还借故去了一趟怡和殿。然而她已嫁作人妇,从今往后便要回避,那时他暗暗惆怅了许久。

好在什么都能淡去的,人也是易变的。

就如他一向视为臣友或师长的唐溟,也会为了私利背叛自己,替太后欺瞒自己,甚至害死自己的生母。

就如唐甜,那般天真烂漫的女子,为了她的丈夫四处抛头露面,对自己不再如以往的坦率,疏离而防范……

赵祯倏然起身,压下心头烦躁。

王德派去的中官回来把唐甜在狱中的情形一五一十禀报了来,然而唐溟对唐甜私语那番话却无从得知。

“陛下……”

“你不必多言,唐溟定是要你劝朕放过刘家吧?”赵祯冷冷打断她,语调淡漠,“太后纵有千般不是,她毕竟拥扶朕继位有功,父皇临终也要朕谨进孝道,所以朕就不能对刘家施以惩罚了是不是?”

唐甜从不曾见赵祯脸色这般难看,那站在角落的王德身子微震了震,却是小心看了唐甜一眼。

似是憋在心间许久的愤恨要有所释放,他重重一拍扶手:“那些臣子,眼中何曾有朕?要朕为了这皇位,就无视生母屈死之事,莫非朕是这般忘恩负义、无心无耻之人么?”

“陛下!”王德扑通跪了下去,面如土色。

唐甜也跟着跪下。

赵祯冷冷道:“你下去吧!”

王德如蒙大赦,偷偷看了一眼唐甜,面带惊异,躬身退了出去。

赵祯看向唐甜,见她脸上竟带着笑容,丝毫也未被他的严词厉色所吓倒。

“你笑什么!”赵祯皱眉。

唐甜连忙叩首:“陛下恕罪!妾身是为大宋子民而欢喜。”

她见赵祯疑惑,微笑道:“

71、 金芍药 。。。

陛下念念不忘生恩,恪守孝义,有这样仁德的君王,天下子民难道不是有洪福么?若是陛下明知李娘娘屈死却无动于衷,忌惮刘氏,我大宋才真是不幸!”

赵祯面色缓解,见那唐甜春风般的笑,眉头却又一皱:“是唐溟教你这般说话么?”

唐甜摇摇头,抿了抿嘴,为难道:“拙夫以前提及过什么君臣父子什么的,说是仁义王道,可惜妾身听不大懂,心里怎么想,便直说罢了。”

“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赵祯忍不住纠正道。

这句话是说,君主、臣子、父亲、儿子都必须尽自己所应尽的责任。

君为人君,则臣为忠臣;父为慈父,则必有孝子。

不错,这是唐溟会说的话。

赵祯心里一动,走近唐甜道:“……你既认为朕是仁君,你可会是忠诚之人?”

唐甜顿了一顿,点点头。

“那么,你可会把唐溟说过的话老老实实告诉朕?”赵祯紧逼一步。

唐甜垂眼,停了一停。偷眼看了看屋角梨木角几上的沙漏,她进宫已过了一个时辰。

靠吕夷简周旋,杜莱被派去负责京郊抚慰饥民老军之事,两日而后返。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难免夜长梦多。

“这么说你……”赵祯微微一退,眼中俱是冷意。

唐甜忙跪下道:“陛下,妾身不敢有瞒陛下!拙夫他说他心中无愧;陛下查明真相,一定会释放他;还说李娘娘她,她……”

“她什么?”赵祯急上前一步。

“说李娘娘的死,与太后娘娘无关。还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让妾身不要胡乱担心!”

赵祯显然有些失望,喃喃重复道:“无关?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唐甜见自己咬得极重的八个字得了赵祯重视,暗暗一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