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1/4页)

最大的问题,依旧是保护粮食的问题,流寇肆虐,他们也是因为没有粮食,被逼无奈的,自己要是不能够组织起来一支强悍的武装力量,谁知道能不能保住这些粮食啊。

展的道路有两条,一是良xìng的轨道,也就是说,粮食产量提高了,储存的粮食足够了,能够帮助不少人应付灾荒,稳定住人心,只要有饭吃,不会饿死,中国的农民,没有谁会想着造反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逐渐的扩大种植面积,大面积的推广甘薯,让山西、陕西、山东、河南等地,能够应对即将到来的灾荒。

二是恶xìng的展轨道,也就是说,在展的过程中,遭遇太多无法克服的困难了,就只能够依靠武力来维持了,这条道路很艰辛,也充满了不可预测的因素,但这样的情况是存在的,大量的土地被兼并,王公贵戚自私成xìng,只想到了自身的利益,不管不顾农民的死活,一些农民起义军,在展的过程中,慢慢的改变了xìng质,想到的也是烧杀抢掠,经过的地方,都会变成一片的废墟。

想到这些,苏天成有些头疼,事情真的是太多了,好像什么事情都是非常紧急的,但也不可能完全的铺开,需要有合适的时机。

去逛逛庙会,轻松一下,也许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船到桥头自然直,有些时候,也不要想的太多了,似乎**明天就实现了,其实不可能。

腊月二十二。

卯时不到,苏二童就起床了,苏天成可没有那么着急,慢吞吞的起床,吃过了早饭之后,慢悠悠的出。

苏二童虽然着急,但也知道规矩,跟在苏天成的身后,慢慢朝着庙会的方向走去。

正文 第四十章 壮汉与少女

城隍庙的热闹,还真的出乎了苏天成的预料。

他是见过热闹场景的,前世的时候,不知道参加了多少次的大型活动,密密麻麻的人,但那都带有组织的痕迹,可眼前看到的场景,完全不一样了。穿越之前,他也曾经参加过běi jīng的庙会,按说那够热闹了,有些时候,人多的都挤不动了,可惜那个时候,商业气息太过于的浓厚,好多的地方,甚至都是要收钱的。

城隍庙的四周,没有什么楼房,但临时的摊位特别多,自然形成了几条街,人还没有到,嘈杂的声音先传来了,锣鼓声、吆喝声,此起彼伏,逛庙会的人,各式各样,那些穿的簇新衣服的,不管是锦袍,还是布衣,都是来庙会购买东西,或者是专门来感受气氛的,此外就是来卖艺的,身穿劲装,打扮格外的不同,还有几个戏台,上面有人唱戏,下面围着不少的人,津津有味的看着,时不时的大声叫好。

当然,也有乞丐和穷人,而且不少,这些人,散落在四周,他们不会主动找人乞讨,默默的蹲在一边,期盼能够遇到好心人。

最让人可怜的是一些小孩子,特别是有些小女孩子,大冬天的,居然穿着单衣,瑟瑟抖的站在一边,眼巴巴的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

苏天成早适应了这个时代了,出门的时候,他的身上,带着不少的铜钱,也有碎银子,还有黄金,实际上,黄金是难以用出去的,就好比是特大的钞票,小商小贩,不可能有那么多的零钱找的,自己必须要带着一些零钱。

看见几个小女孩子,冻得瑟瑟抖,苏天成没有直接给她们铜钱,在附近的摊位,买了一些吃的,递给了几个小女孩子,这些女孩子,接到了小吃之后,都是准备跪下磕头的,被苏天成阻止了。

山西全省都遭灾了,这样的小女孩子,不知道有多少,苏天成也救助不过来,也不可能做出来这样的事情,他是什么身份,不过是生员,有些事情做过了,不符合自己的身份了,反而会引灾祸。

苏二童一直跟在身后,现自家少爷,对庙会的热闹,好像没有什么兴趣,禁不住有些丧气了,难道说少爷就是来看看,就准备离开了吗。

“二童,你去看热闹吧,不要跟着我了,申时我们回去。”

“少爷,小的不能够这么做的,出来的时候,爹说过了,小的一直都要跟随少爷的。”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我们都出来了,当然要尽心的玩耍了,好了,不要跟着我了,自己去玩去,记住申时在城隍庙的门口等着,就可以了。”

此刻还不到午时,这么长的时间,苏二童足够看热闹了。

苏天成这么说了,苏二童当然高兴了,一溜烟的朝着热闹的地方跑过去了。

苏天成没有朝着热闹的地方走去,他选择了稍微清静一些的地方,休息的时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