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 (第1/4页)

苏天成拿着信函,包括平阳府衙开出来的诸多证明,直接到太原府衙去了。

守在府衙门口的军士,看了苏天成的路引,挥手放行了。

进入了大门,经过甬道,过了仪门、戒石坊,终于看见大堂了。

这个时候,有人已经等在大堂外面了,估计是专门为考生带路的,这些人,都是府衙里面的衙役。

苏天成看见了衙役之后,顺势从身上掏出一块碎银子,很自然的递给了衙役。

这个动作很快,不注意看,还以为是苏天成向衙役打听了什么事情。

看见了银子,衙役当然高兴了,带着苏天成,穿过大堂,来到后面的厢房。

手续是在礼房办理的。

苏天成身上,有一系列的证明,都是平阳府衙门开出来的,说明你是某年的生员,参加了几次乡试,是不是有资格参加乡试的,他将这些证明交给礼房的司吏或者是典吏,等候他们确定身份。

接下来就是等候通知,八月六rì领取号牌,八月九rì凌晨,进入贡院考试。

报名手续的办理,其实也是很简单的,吏员审核了材料之后,现没有什么问题,就收起来所有的材料,接着给考生开出来一张证明,说清楚相关的时间,包括什么时候到衙门来领取号牌,什么时间必须要到达贡院等等,最后登记考生住宿的地方,这是防止有什么事情,需要紧急通知的。

报名的时间,也是有限制的,八月初五必须完成,八月初六,随着主考官和同考官进入贡院,考场内的吏员就是开始忙碌了,做好一切的准备工作,包括粘贴考号等等。

乡试的考试规矩很严格,收卷之后,有专门的誊录官,指导写手,将考生的试卷重新誊录一遍,还有对读官校对,看看是不是有誊写的错误,主考官和同考官看见的都是一种笔迹,想要造假和包庇,似乎不可能。

可有那么多打招呼的人,关系也是要注意的,这怎么办呢,就是从考号上面做文章了,誊写的卷子上面,可以看见考号,若是主考官记住了某个人,只要记住他的考号,到时候自然是能够关照的,至于说学识究竟如何,那是另外的话题了。

明朝初年的时候,科举制度执行非常严格,可惜到了万历和天启年间,特别是天启年间,魏忠贤大权在握的时候,视科举考试为敛财和吸纳走狗的工具,扰乱了科举制度。

这种毒瘤一旦蔓延开来了,影响是致命的。

苏天成办理手续很是顺利,这得益于那份信函,持有这类信函的人,在司吏和典吏的眼里,都是关系不一般的考生,他们当然不会怠慢。

正文 第六十六章 乡试

接下来的rì子,苏天成没有出门了,在家里温习功课,领取号牌的事情,都是苏俊和苏二童去做的。

八月九rì,丑时。

苏天成和苏天浩从府里出了。

一路上都是黑乎乎的,苏二童举着灯笼,苏俊拿着纸笔墨砚以及稿纸,王大治跟在后面。苏天浩身边也有几个小厮,拿着东西。

兄弟两人没有说话,闷头赶路。

丑时二刻,两人终于到了贡院。

贡院前面还是亮堂堂的,无数的考生,都是举着灯笼,等候在贡院的外面。

一个晚上都没有睡觉,苏天成就是想骂人也没有用,乡试本来就是折腾考生的,在这里,考生没有什么自尊。

寅时,贡院的门开了,考生依次进去了。

不过这可不算是进入考场了,一条长长的甬道,甬道的尽头,还有一道小门,守着军士和外帘官,所有的考生,都要解开衣服,接受检查,与考试无关的东西,一律不准带进去的,现带着夹带,一律取消考试资格。

这样的检查,很是耗费时间的,八月已经是初秋季节,凌晨还是有些凉意的。

苏天成深切的感受到了,这就是一种人格的侮辱,可他没有办法,大家都这样,自己若是反抗,被轰出去了,考试的资格都没有了。

所有进入甬道的考生,左手拿着笔墨纸砚,右手拿着衣服,依次站好,等待检查。

苏天成感觉到,这个时间,特别的漫长。

好不容易,轮到苏天成前面的考生了,一扇小门前面,站着两个军士,还有两个外帘官,注视军士的一举一动。

两个军士,在考生的身上摸来摸去,仔细检查,苏天成感觉到一阵阵的恶心,心想着自己也要被这样,这又不是搞基,干嘛这么认真啊,恨不得裤裆里面都摸一下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