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 (第1/4页)

苏天成是清楚的,渠清泽跟随自己到江宁县去,有帮忙的意思,锦衣卫的千户,神通广大,很多自己办不到的事情,渠清泽可以办到,可渠清泽也绝不仅仅是帮忙那么简单的。

四月十八rì,渠清泽离开了平阳府城,赶赴江宁县,他要在苏天成的前面去上任的,吏部的敕书上面,规定了时间的。

苏府已经显得有些安静了,虽然还是不少的,但和之前比较起来,少了很多的人,两千多的护院,还有两百多的下人,已经离开了。

苏天成时常在府邸里面散步,四处看看,好像要记住这里的一切,毕竟是长大的地方。苏平阳和苏俊都离开了,府里的事情,他自己直接管着,绝大部分的粮食和黄金,都运走了,留下的不多了,府里的事情也不多了,苏二童也出了,到太原府去了,苏二童回到平阳府城的时间,就是苏天成出的时间。

府里的下人常常看见,王芙蓉陪着少爷,在府邸里面散步。

正文 第一百一十三章 离去

四月二十rì,苏二童回到了平阳府城,跟随他一起来的,有苏化文和苏天然。

苏天成已经做好了一切的准备,府里还有4oo多的护院,从峨眉山来的3ooo护院,全部都要跟着到江宁县,苏府原来的两百多护卫,六成跟随到江宁县去,至于说府里的下人,几乎都跟着到江宁县去,这样一来,第一批和第二批,已经离开了接近三千人了。

苏平阳、苏俊以及孙元坤、刘实亮、罗昌、马华彪等人,已经离开了平阳府城,苏天成的身边,还留着苏二童、王大治以及熊子健等人。

牛二等佃户,也准备好了,卖掉了所有能够卖掉的东西,收拾完毕了。

苏化文和苏天然进入府邸的时候,感觉到有些冷清。

其实这样的感觉,应该是不存在的,去年他们到太原府去的时候,府里仅仅留下了三十人,只不过苏天成依靠着自身的能力,招募了众多的人。

苏化文的脸上,看不见什么笑容,他本来以为,苏天成只不过是说说的,内心有怨气,可能不会这样做的,毕竟是一家人,但他没有想到,苏天成说到做到。

苏二童到太原府来禀报情况的时候,苏化文好半天没有说话。

这一切意味着什么,他是清楚的。

苏天成对家里的感情,生了很大的变化,说的不客气一些,这次离开了平阳府城,好些年不回家,都是有可能的事情,当然了,引了这样的结局,自己是有着很大责任的,主要原因,还是在王氏的身上。

王氏的想法是不会改变的。

苏化文本来以为,苏天成科举高中了,王氏可能会转变思想的,可惜他错了,王氏的想法确实有些改变,变得更加的实际了,要求苏天成能够照顾在京城的苏天浩,家里的财产,多分给苏天然一些,既然苏天成是官府中人了,有了朝廷的俸禄,也就不需要那么多的家产了。王氏的这种想法,表现的非常明显。

苏天成仅仅停留了一夜,就离开了太原府,苏化文内心是很不好受的。

苏天成的婚事,王氏依旧想着cao纵,要是迎娶了贾知府的女儿,苏家多了一份依靠,但苏天成断然拒绝了。

苏化文不想彻底失去苏天成,不想让苏天成彻底割断这份亲情。

苏天成已经变了,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府里四周转悠了一圈,苏化文显得有些颓废。

进入了书房,苏天成打开了书柜下面的格子,五千两黄金,依旧摆放在原来的位置。

“坤元,准备什么时候出啊。”

“父亲,明rì我就出了,职责在身,我今后恐怕很少回来了,父亲保重身体,若是有什么事情,给我写信。”

“坤元,不要计较你的大娘,女人都是这样的。”

“不说这些了,我没有计较大娘,对了,这里的一切,我打算给二哥说说的,既然父亲来了,我就给您说说。”

苏天成站起身来,关好了书柜的格子。

“苏府的老佃户三百零五户,其中一百八十四户,跟随到江宁县去,留下的佃户,熟知甘薯和玉蜀黍的种植,一定要善待他们,后期招募的佃户,一共是二百四十户,全部都留下来了,我曾经提出来的一些收租的办法,还是可行的,希望父亲和二哥能够坚持下去,这样对今后的展是有好处的,这一年多时间以来,山西遭遇流寇侵袭,很多的事情,还是需要注意的。”

“府里的下人,留下的有二十余人,这些人,父亲和二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