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 (第1/4页)

;要是当地官府;出面救济了;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进入河南;经过彰德府;流民渐渐多起来;大都是在官道上面;成群结队。

府州县衙门;依旧是不允许流民进城的;救济很少。

就地的救济;肯定是要进行的。

闫子章再次提出来异议;意思是不理会小股的流民;尽快到孟津和开封;开始大规模的赈灾;这一次;苏天成发火了;毫不客气的训斥了闫子章;一路上这么多的流民;真正到了孟津;能够看见多少的灾民;难道大家都在孟津等死吗。(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

正文 第一百五十七章 遇匪

其实闫子章说的还是有些道理的;如果在路上耽误了太多的时间;肯定不合适;这就好比是打游击;没有固定的根据地;战果肯定是不大的;颇有些临时应付的滋味。必须尽早赶到孟津;让老百姓知道;朝廷的救济;已经到了。

简单的思索之后;苏天成做出来了决定;闫子章带着一百军士;还有十万两白银;四天时间;赶到孟津;现场开始赈灾工作;自己带着剩下的军士;沿路救济的同时;尽早赶到开封府;采购粮食物资之后;直接到孟津。

朝廷救济河南的消息;迅速传开了。

这也是苏天成一路救济灾民;大力宣传的结果;朝廷已经知道河南的灾情;专门派人来了;要求诸多的流民;迅速回到家乡去;等候救济。

消息传开的同时;也引起了河南各地土匪的注意。

这些土匪;占山为王;习惯了烧杀抢掠的生活;恰逢河南这几年;遭遇诸多的灾害;好多的农民;没有饭吃;为了活命;索性落草;土匪的队伍;迅速发展壮大了;有几股的土匪;号称超过万人了。

崇祯四年的时候;有几股流寇进入了河南;虽然遭遇官兵剿杀;但有些军士;侥幸活下来了;也加入了土匪队伍里面;有些流寇;以前就是大明的官兵;熟知官军的作战习惯和经验;经过他们的训练;土匪隐隐有了战斗力了。

按说这次朝廷赈灾;本来是大快人心的事情。而且有一千多的军士护卫;土匪是不应该动歪主意的。但还是有不怕死的土匪。

杜老三就是其中的一个。

杜老三是卫辉府琪县人;祖辈都是农民;崇祯二年;杜老三与邻居发生口角;失手将人打死;为了逃避官府的处罚;离开家乡;躲进了大山里面。他身体强健。有着一股子的蛮力;为了活命;慢慢开始打家劫舍的勾当;一年多时间之后;慢慢纠集不少人;占山为王了。

崇祯四年;杜老三的队伍。迅速的发展壮大;这得益于他的队伍里面;有了一个军师;军师是个秀才;名字叫做邓辉;好像是遭受了什么冤屈。迫不得已;落草为寇。

这个落魄的邓辉不简单;熟悉行军作战的事宜;能掐会算;每次行动。计划都是周密的;按照邓辉的布置。好几次的抢劫;都是满载而归;还抢到了几个女人;这下杜老三的名气大了;投奔的人;也多了;短短时间;山寨里面;集聚了近万人了。

杜老三的自信心急剧膨胀;他已经不认为自己是土匪了。

朝廷赈灾;派出军队护卫;杜老三想着;如果剿灭了这一股的官兵;得到大量的银子;自己岂不是能够朝着更高的目标发展了。他是粗人;听过水浒传的故事;以为自己发展壮大了;朝廷招安了;就可以做官了;可以光宗耀祖了。

杜老三找来邓辉;商议打劫朝廷赈灾队伍的时候;谁知道;邓辉激烈反对;认为这样的事情;是不能够做的;还说了一大通的圣人君子的道理;杜老三很是反感。

他派出了土匪;打扮成为流民;暗中观察;得到的消息;官兵只有一千余人;有一百来人;带着少量的银子;已经朝着怀庆府去了;余下的赈灾队伍;带着大量的白银;估计有百万两;一路上要不断的接济流民和灾民;行军的速度很慢。

听到这个消息;杜老三的眼睛都绿了;不管有什么危险;他都执意要打劫了;要是成功了;有了这么多的银子;可以做任何事情了。

为了防止邓辉坏事;杜老三严格保密;暗暗布置。

杜老三还是不笨;他想到的办法;是让山寨里面的弟兄;装扮成流民;趁着救济的时候;突然发难;只不过一千来人的官兵;每人吐口唾沫;就淹死他们了。

邓辉还是知道了杜老三的安排。

他感觉到后怕;这一年多时间;山寨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那是遵循了一个原则;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