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 (第1/4页)

包括学院的老师;都要求刘云清慎重;不要做出来这样的决定;可惜刘云清去意已绝;听不进去劝告了。

很快;书院的教授出面了;训斥了刘云清。认为刘云清这样做;是大逆不道;投身于一种精神之中;哪里说放弃就能够放弃的;若是这样做了;必将成为东林学子的眼中钉。日后如何的立足。

这是一种很可怕的威胁;东林党的力量;还是比较强大的;虽然在朝廷内阁中间;暂时没有人。但官员中间;还是不少的。就算是内阁做出来的诸多决定;也要适当考虑到东林党的建议;而且皇上对东林党;持有的态度;也是支持的;没有否定;刘云清不过是生员;算不上什么;更没有多少的地位;得罪了东林党;今后几乎没有出头之日了。

刘云清不为所动;坚决要求退学。

这件事情;对东林书院;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东林四公子之首的刘云清;居然要退学了;不再承认自己是东林学子。

黄廷平、易礼高和邹平章三人;与刘云清的关系;毕竟是有所不同的;他们和刘云清交谈了很久;希望刘云清能够回心转意;可惜没有效果。

就在刘云清退学的时候;东林书院的教授;也形成了一种思维;刘云清之所以要退学;是受到了江宁县知县苏天成的蛊惑;这是对东林书院的一种公开的侮辱;结合上次钱谦益遭受的待遇;他们认为;自此以后;苏天成也是东林书院的对头了。

办完了手续;刘云清直接到了江宁县衙;求见苏天成。

苏天成隐隐知道了一些消息;但不是很准确;毕竟他没有心思关心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自己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刘云清来拜访的时候;他正在看刑房起草的诸多判决文书;要是没有什么意见;就盖上县衙的大印;粘贴到县衙外面的申明亭了。

“江宁县生员刘云清拜见知县大人。”

看见刘云清态度如此的慎重;苏天成有些奇怪了。

“刘云清;你这是何意啊。”

“在下已经从东林书院退学了;今日特意来拜访大人;诉说心中的一番认识之后;打算出去游历了。”

“哦;那你说说;你有什么认识啊。”

“前番聆听了大人的教诲;在下还没有感觉到什么;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在下思索了很多;终于感觉到;大人说的是肺腑之言;东林书院已经改变了初衷;很多的东西;不值得在下学习了;甚至需要摒弃了。”

“刘云清;这样的话;可不是随意能够说出来的啊;我看你还是谨慎一些。”

“感谢大人的提醒;在下认识转变了;不吐不快;按说在下曾经是东林书院一份子;不应该说这些的;在下觉得;东林书院;有两大致命的问题;第一是标榜清流;泛泛空谈;以至于形成了一种风气;没有谁愿意坐下来实际的做事情;仿佛凭着一张嘴;就可以治理国家;说的越好;显示自身的能力越强;不做事的同时;还要依照自身的标准;随意的评判他人;好像世界上的所有人;都要按照东林书院的标准来做事情;不这样做;就是大逆不道了。”

苏天成的眼神;变得有些深邃了。

“第二是缺乏怀柔的心理;可笑的是东林书院;标榜的就是怀柔和慎独;要求加强自身的休养;但面对反对意见的时候;却是怒不可遏;俗话说的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点都做不到;还谈什么精神;在下甚至想到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典故了;若是照着这种认识发展下去;一味的去要求别人;自身不愿意进步;能够有什么出息啊。”

苏天成的脸色发生变化了。

刘云清能够有这样的认识;这是他没有想到的;看来东林党内部;确实有能人;不管是什么思想;或者是什么伟大的人;能够自我反省;能够吸取先进的东西;做到与时俱进;就可以长时间立于潮头;立于不败之地。

刘云清具备了这样的素质。

“呵呵;你的这份言论;本官很是佩服啊;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才能够进步;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进入朝廷为官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时时刻刻的自我反省;来日必定大有作为啊。”

“大人赞誉了;在下如今已经成为了书院的眼中钉、肉中刺;怕是难以有什么作为了;今后就四处游历一番;多张长见识罢了。”

“呵呵;实话实说;你的这番选择;不怎么样;既然书院的众人;认为你没有出息;你就偏偏要做出来一番事业;这才是最好的回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