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部分 (第1/4页)

银子;我能够及时的拿到俸禄;都是你的功劳啊;这样的大事情;我是想都不敢想的。”

“吴大人说笑了;你在翰林院;这几个月的时间;到处巡按;不知道掌握了多少的情况;高屋建瓴啊;看看我;在江宁县;为了那么多的事情操心;眼睛里面看到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啊。”

“你这就是讽刺我了;要不我们换换;不过我也有自知之明;做不出来这些大事情的;对了;你处置周顺清;这可是了不起的动作;在朝廷里面;都引发轰动了。对了;你租赁南京军营的官田;究竟是怎么想的啊;我到至今;都有些不明白的。”

在吴伟业看来;当官的是劝课农桑;要求农民好好种田;至于说着租赁官田的事情;按说是不需要操心的。

“呵呵;我也是想着;让农民能够多种一些田;县衙就多一些收入啊;你想想;县衙的官吏;俸禄那么少;养家糊口都有困难了;难道还能够安心的做事情啊;就算是我严格要求;人家总不能够饿着肚子来办差吧;所以说;你在厩;衣食无忧;想不到这些事情的;我是江宁县知县;不考虑这些事情;就不能够好好的为皇上和朝廷效力啊。”

吴伟业看着苏天成;不相信这样的解释;这官吏的俸禄;到处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月例银子不一样;这是公开的秘密了;未必说江宁县的情况;格外不同了;再说了;江宁县的条件;本来就是不错的。

“苏大人啊;我可是感觉;你将我当做外人看待了啊;这些都是托辞啊。”

“这还真的不是托辞啊;你想想;南直隶普遍都比较富裕;特别是江宁县和上元县;都是在南厩内;这南厩多繁华啊;富户商贾;比比皆是;人家出手阔绰;穿金戴银的;看看县衙的官吏;还在为生活发愁;加之我对官吏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决不允许随意的接受馈赠;更不准徇私舞弊;这样的情况下;不能够解决他们的俸禄;不能够提高收入;下面的官吏;能够长时间保持清廉吗。”

“哎呦;你这么说;确实有道理啊;这几个月时间;我主要是到山东、河南等地去巡按;当地的条件;普遍都不是很好;这南直隶;确实不一样;就是我的家乡;苏州府的太仓和昆山;那就是完全不一样的;要是没有银子;还真的是很困难的;领教了;领教了。”

“谁不知道苏州富甲天下啊;你老兄家里条件好;根本不需要愁银子的。”

吴伟业笑了笑;没有否认;他家里的条件确实是不错的;太仓当地的士绅。

“苏大人;这次我来巡按南直隶;其实也就是了解一下情况;重点是江宁县的情况;皇上很是关注江宁县的情况;就是满朝大臣;也都注意到这里了。”

苏天成微微摇头;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枪打出头鸟。

“吴大人;江宁县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要说上元县更加的不错;比江宁县富庶很多的;你要是有时间;多了解上元县的情况。”

“没有奉旨;我可不会越权的。”

吴伟业脸色有些严肃了。

“苏大人;你我是同窗;义气相投;有邪;我直说了;绝不会遮遮掩掩的;你在河南赈灾的事情;朝廷里面;一样是有争论的;如今的事实摆在眼前;有些人没有话说了;陕西、山西;包括山东等地;朝廷都去赈灾了;结果如何;流寇肆掠;皇上很是操心;可河南的情况很好;我还听说了一件事情;据说匪首高迎祥派人到孟津去联系;想着孟津遭遇了黄河决口的灾荒;一定是流民无数的;招募人员;岂不是轻而易举;想不到派去的人;被当地农民抓住了;扭送了官府;农民都说了;皇上体恤他们;大力赈灾;如今的日子;虽然艰苦;但可以挺过去的。”

“哦;有这等事情啊;听说闫大人刚刚到孟津县;就能够如此之快的稳定民心啊。”

“是啊;做的很是不错;闫大人虽然刚刚上任;但体恤民情;还向朝廷上了奏折;恳请免去孟津县一年的赋税;皇上已经恩准了。”

闫子章是都察院的监察御史;正七品的京官;按说到地方上面;是需要提拔使用的;至少也是府衙正六品的通判;这才说得过去的;想不到他主动要求到孟津县;出任了七品的知县。至于说以前的那位知县;早已经押到厩;斩首示众了;家眷也难以逃脱悲惨的命运。

“苏大人;这就是我佩服你的地方啊;闫大人和你一同到河南区赈灾;回到厩之后;有了很大的改变;主动要求外派;而且是到了河南孟津县;不知道你有什么能力;影响到了闫大人啊。”

“这哪里是我的功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