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 (第1/4页)

“在下知道了;在下今后每年向县衙捐献白银一、不;两万两。”

“这就对了;本官可不想落井下石啊;万老板每年进项接近十万两银子;这区区两万两;也算不上什么啊。本官还想着;万老板在商贾中间;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可不能万老板一家这么做啊;本县众多的商贾;是不是也要考虑一下啊;万老板是南厩里商行的成员;很有影响力;说服众多商贾;这点小事情;是不在话下的。”

到了这个时候;万成贵才知道;原来好多的商贾、大户和富户;都要拿银子的;自己只不过早点拿出来。

“在下一定竭尽全力做好这件事情的。”

嘴上是这样说的;万成贵内心可不是这么想的;交了这两万两的白银;自己还是要想办法;早点离开江宁县;只要离开这里了;一切都好说了;就算是上元县的商贾;都不需要捐出来这么多的银子;人家更加的有钱。

他也有些不明白;苏天成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说逼着江宁县的大户、富户和商贾;都离开吗;按说苏天成明白这里面的道理的。

“苏老板;你一定有些奇怪吧;以为本官是杀鸡取卵啊;不过;等一段时间;你就会明白了;本官保证;你能够赚到更多的银子啊;到时候;你恐怕不想离开江宁县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

正文 第一百九十四章 促销的作用

面对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手段;这是必须要弄清楚的。

盐商和其余的富户、大户、商贾;是有着很明显的区别的;盐商的利润惊人;这是如今这个时代的优势;人家有那样的气候了;能够发展起来了;些许的打击;是可以承受的;但另外的一些大商贾;就不同了。

比如说万成贵这样的商贾;你若是叫他捐出来的银子太多了;人家肯定是卷铺盖走人了;最终你是什么都得不到的;而且对江宁县也是不小的打击;让他们留在江宁县;愿意捐献银子的唯一办法;就是让他们赚取更多的银两。

还有一个绝大的难题;那就是江宁县的富户、大户和大商贾;要是联合起来;反对县衙的有些政策了;那就惨了;自己可能要卷铺盖走人了。

可不要小看这些人;家里多多少少都是有功名的;也有在外面做官的子弟;众怒难犯;逼得人家没有办法了;兔子也会咬人的。

有些事情;在制度尚未形成的情况下;苏天成也没有好的办法;比如说这纳税的制度;有钱人、有功名的人;就是可以免去赋税;偏偏就是这些人有钱;如果不能够从他们的身上掏出来银子;县衙不要想着做事情的。

十一月十日;县衙发放俸禄的日子。

这一天;注定是不平凡的。

早堂之后;户房就忙开了;半天时间。要为县衙四百多号人发放俸禄、常例和补助银子;以前他们也做这些事情。只不过衙役的补助;都是在年底之前;县衙有银子了;就发放一些;没有银子了;他们就得不到报酬。

按照知县大人的意见;衙役元月到十月;每月领取四十两银子的补助。十一月和十二月;每月领取五十两银子的补助。

至于说其余的吏员;按照早先确定的标准;领取俸禄和常例银子。

众人排队等候的时候;脸色显得有些凝重了;仿佛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银子是早就准备好的。苏平阳的身边;有专人帮着复秤;点到某人的名字;就前来领取;常例银子好发;都是整数。可俸禄有些复杂;需要耽误一些时间。

领到俸禄和常例银子的吏员;几乎没有在县衙停留;直接回家去了;这些银子。是要放回家里去的;今天是发放俸禄的日子。中途是可以回家的;不会遭到责罚;当然了;放好了银子;依旧要到县衙来的;毕竟还要做事情。

从辰时开始;一直到未时;四个时辰的时间;才发完了所有的俸禄、常例、补助。

苏天成、卢天明、渠清泽和刘仲基的银子;有专人送去的;至于说苏天成的银子;直接交给了春屏。

苏平阳拿着银子;回到了后院。

他的待遇是比较特殊的;在后院有专门的两间房屋;不用住在吏舍。

将银子交给了杨氏之后;两人商议;还是在外面租住房屋的好;拖家带口的;老是住在县衙是不行的;每月有了这么多的银两;租住房屋不算什么了;再说了;自己的身份特殊;苏二童也在县衙做事情;人家嘴上不说;心里可能有意见;对少爷影响不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