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 (第1/4页)

砩系骄侨ィ徽业匠掠谔�唤兴�砩锨肭笸夥牛恢苯右�蟮接μ旄�蛔詈檬堑浇��兀荒呐率亲鱿刎�灰彩强梢缘摹!�

“老爷;这样做;恐怕有些不妥啊;陈公子是殿试状元;到了江宁县;做七品的县丞;传出去了;恐怕被人家笑话的。”

“唉;你怎么也有这样的看法啊;这不是笑话不笑话的事情;陈于泰跟着苏天成;必然能够学到很多的东西;也借机打磨一下他的性格;如若不然;按照他现在的性格;肯定是被贬斥回家;一辈子都不要想着能够做事情了;对比眼前的遭遇;还有今后的前途;这点的委屈算什么啊。”

“老爷;在下担心;陈公子不一定有这样的认识啊。”

“这我知道;我已经写好了一封书信;你找到陈于泰之后;直接交给他;叫他认真看看;同时;你也多和他说说;你也见过很多事情了;知道该怎么说的。”

待到周康接过了信函;周延儒再次开口了。

“一定要耐心;说服陈于泰;这是最好的机会了;苏天成已经举荐江宁县县丞卢天明了;按照我的理解;卢天明很有可能直接进入六部了;若是错过了这个时机;今后就不好说了。”

姜是老的辣;周延儒的考虑;不可谓不深远;将陈于泰安排到苏天成的身边;本身的意思;就是留下来力量;苏天成得到提拔;是迟早的事情;依照陈于泰的身份;下一步就是接任江宁县知县了;在这样的地方;耐心做事情;哪怕不要有什么创新;按照苏天成安排好的道路;一步步的发展;再次进入厩;担任重要职务的时间;指日可待。

这些道理;周康是明白的;以退为进;在自身处于不利的情况下;找寻最好的途径;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最为明智的选择。所以说;他的任务是很重的;陈于泰是殿试状元;翰林院从六品的修撰;到江宁县来;出任七品的县丞;怎么都是不可想象的;要做通这个工作;可不简单。

苏天成也在考虑。

江宁县的发展;已经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但千万不要以为;江宁县发展了;自己就算是成功了;可以将这里的经验;复制到其他的地方去;这肯定是不行的。

江宁县的情况特殊;这里是京畿县;以前大明朝的厩;商贾云集;经济基础是很不错的;所以说;在这样的地方做事情;只要方向准确了;往往是事半功倍;可到了其他的地方;就不一定了;比如说北方的广大地区;利用这样的办法;想要发展经济;肯定是不行的。

经济发展;有着自身的规律;关键是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

再说了;大明朝危如累卵;面临的问题太多了;必须要从根本上;予以改变;可这种改变;是惊天动地的;改革必然要牵涉到官僚士绅集团的利益;肯定是要引发他们的反弹;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肯定不能够有这样的动作。

所以说;发展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先军政治;也就是大力发展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军队;平息内外的骚乱;剿灭流寇;剿灭后金;待到局势稍微稳定之后;再来想办法;对大明的官僚集团动手。

要做到这一点;也不是简单的事情;自己的身边;必须有一帮强有力的支持者;这些人;还必须是有着非常不错能力的。

大明朝毕竟是文人集团把持的;所以说;还是要团结一部分的文人;形成一个截然不同的文人集团;这些文人;能够分布大明各省;在厩里面;也有一定的发言权。

要做到这一步;谈何容易。

苏天成自己不过是六品的知县;在厩里面;根本就没有话语权;江宁县的地方太小;举荐官员;也是有困难的;迄今为止;他仅仅举荐了卢天明和孙传庭;相信这两人;很快会有新的职务了;至于说留在厩的熊子酵邓辉;还需要蛰伏;无依无靠的两人;不可能到重要的职位上面;邓辉还需要参加会试;发展的步伐更慢。

身边的刘仲基;还是不错的;但也需要参加乡试、会试和殿试;寻求正牌的出身;否则;也只能够是在基层混;最多能够做到知县;算是逆天了。

他曾经想到了东林书院。

通过刘云清;来改变东林书院;让东林书院的学子;按照自身的想法来发展;这可以成为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可目前的情况看;这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刘云清的影响有限;要不是自己和黄道周的那一番辩论;相信东林书院;至今还不回有学子主动到县衙来做事情的。

江宁县幕僚集团;已经是苏天成储备人才的基地了;刘云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