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 (第1/4页)

“咯;苏大人真的是会说话啊;既然这样;咱家就不客气了。”

秦三德轻摇蒲扇;看了看苏天成。

“有几个经营粮食的商贾;找到咱家了;说是今年江宁县粮食大丰收了;可他们收购不到很多的粮食;特别是稻米;他们说了;一辈子都是经营粮食的;做这个生意的;趁着年份好;多收购一些粮食;若是将来发生什么灾荒了;他们也可以帮着县衙出力的;咱家是不相信他们的这些鬼话的;无奸不商啊。”

苏天成明白意思了;一定是有商贾;想方设法找到了秦三德诉苦了;说是难以收购到很多的粮食;当然;这些商贾;想着见到秦三德;肯定是花费了代价的;秦三德爱财;这一点;苏天成很是清楚。

苏平阳曾经统计过;江宁县的商贾;每年吞吐的粮食;可以达到百万石以上;若是在江宁县不能够收购到那么多的粮食;他们会转战应天府其他各县;甚至到南直隶所属的其他府州县;最远甚至跑到浙江去;收购粮食。

江宁县的商贾;一般情况下;不会在本地交易粮食;这些粮食;被他们运送到北方;或者是运送到朵甘都司一带;几番转手;可以获取巨大的利润;比如在朵甘都司;粮价可以达到一两银子一石;在饥荒的时候;甚至可以达到一两黄金一石的价格。

县衙收购了大量的稻米;无疑是断了他们的财路。

秦三德既然这样说了;意思也是很明确的;想着江宁县能够放宽一下尺度;让商贾多买一些粮食;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江宁县的府库;能够存储到三十万石的粮食;就算是天文数字了。

不过苏天成不打算让步;这件事情;是他精心策划的;如此简单的就让步了;岂不是摆满货一场了;再说了;他内心也有着小九九;万一自己离开江宁县了;到了一个穷苦的地方去了;手里无粮食;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的。

可秦三德说出来这件事情;他必须要给予答复;目前的情况下;他需要得到秦三德继续的支持。

“公公说的是这件事情啊;下官想过;专门找到了江宁县商会的会长万成贵商议;今日机会难得;下官专门给公公禀报一下情况。”

秦三德脸上带着笑容;显得很是舒坦;苏天成的态度;令他感觉到舒心;不仅时常送来金银;而且对自己说的事情;也是格外重视的。他不关心商贾的情况;只不过收下了人家的金银;总是要帮着说句话的。

“苏大人可不要说禀报的事情;咱家就是听听情况;看看是怎么回事;免得那些商贾;璐安嚼舌根子。”

“公公;江宁县有一百四十万亩耕地;其中农民种植的有六十万亩耕地;官田三十万亩;预计今年可以收获粮食三百万石以上的;县衙就是根据这个基础;收购了一百万石;不足三分之一;下官预计;余留的口粮;至少需要一百万石;剩余的粮食;都是可以拿来交易的;有一百万石之多;江宁县的商贾;每年交易的粮食;也就是这个数量了。”

秦三德没有说话;他可不是傻瓜;剩余的五十万亩耕地;究竟是什么情况;他是非常清楚的;这些耕地;一般人是不敢动的;也是不能够动的。

“下官的考虑;县衙准备出面协调一下;找到本县的士绅富户;鼓励他们交易粮食;其实这粮食;存的多了;也不是很好;士绅富户;毕竟不能够和官府比较;若是陈了多年的粮食;拿出来也没有人爱吃了;基于这样的考虑;下官才决定了;县衙收购一百万石的粮食。”

秦三德沉默了一下;慢吞吞开口了。

“咱家算是听明白了;苏大人这样的想法;是很不错的;只是效果究竟如何;不敢保证啊;江宁县免去了今年的田赋;这粮食的交易;自然是火爆了;应天府所辖的其他各县;都达不到这样的标准;商贾收购粮食;自然是有些难度的;他们本来想着;在江宁县多收购一些粮食的啊。”

“公公;下官已经想好了办法了。”

“哦;那你说说;是什么好的办法。”

“下官决定禀报朝廷;免去江宁县明年的田赋。”

秦三德的身体轻微的颤抖了一下;迅疾明白了;这的确是好办法;所谓物以稀为贵;免去了明年的田赋;农民不着急了;留下了足够的口粮;购买的粮食;自然减少;这样一来;江宁县的士绅富户;继续留下大批量的粮食;没有必要了;须知积压的粮食;也是银子啊。(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

正文 第二百四十七章 协调会(1)

(感谢十年的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