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部分 (第1/4页)

“哦;苏爱卿为什么这样说啊?”

朱由检的语气很是柔和;完全没有急躁的表现;王承恩的眼神;苏天成也看见了;他明白了;皇上可能考虑过了;叫自己到养心殿来;是给自己机会;只要说出来了明确的理由;江宁营可以继续留在南方。

“臣有三条理由。”

“第一条理由;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后金的军力;相对来说;是很雄厚的;满洲八旗共有六万精兵;这些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依靠的基本队伍;也是他们的精锐队伍;战斗力是强悍的;此外;还有蒙古两旗;分别是蒙古右营、蒙古左营;汉军一旗;如此算起来;一共是十一旗。”

“这十一旗队伍中间;满洲八旗的情况;很是清楚;臣不多说;蒙古两旗;同样不容小觑;蒙古人擅长骑马作战;骑兵很是彪悍;而且蒙古人生性野蛮;作战不顾生死;一味蛮干;这样的骑兵;不是很好对付。”

“最后说汉军一旗;其中有诸位大人都知道的败类孔有德;孔有德熟知我大明军士的作战能力;以及战术素养;投降后金之后;已经是心腹大患;而且汉军一旗;重点使用大炮等重型武器;更是能够威胁到我大明军队。”

“这样算来;后金的兵力;早已经超过十万之众了。”

“再来看江宁营。”

“江宁营成立不到一年时间;目前有九千将士;经历了大小七次战斗;其中斩杀不沾泥;属于智取;后来剿灭土匪杜老三;流寇方明、紫金梁、老回回等;都是恶战;这次斩杀鞑子八十七人;更是惊心动魄;前前后后;江宁营阵亡将士;已经超过千人了。”

“乍看起来;江宁营经历了这么多的战斗;已经有了不少的实战经验了;但臣明白一个道理;双拳难敌四腿;江宁营的九千将士;就是个个都是神勇的;也无法抵御后金十万军士。”

“臣这样说;不是长他人威风;灭自家志气;而是实事求是;臣参与了江宁营每一次的搏杀;刀剑无情;江宁营成长起来;不容易;每一步都是带着血泪的;江宁营还在成长;还需要集聚力量;过早的拉出去了;有百害无一利。”

“第二条理由;积聚不足。”

“江宁营有这如此强悍的战斗力;需要大量的金银粮草支撑;江宁营的将士;全部都是驰骋沙场的军士;没有屯军;不需要屯田;他们是专业的军人;他们的任务;就是上阵杀敌;就是护卫我大明朝的江山;种田不是他们的任务;他们每天都要训练;春节也不例外。”

“维持这样的一支军队;需要的开支;臣不说;诸位大人也是清楚的;在这里;臣不敢隐瞒;江宁县的大部分收入;都要用来维持江宁营的开支;必须绝对保证江宁营的开支;哪怕县衙穷苦一些;都无所谓。”

“这样做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保证江宁营的士气。”

“臣需要集聚足够的钱粮;至少保证江宁营三年以上的开销;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有了这样的底气;江宁营所有的将士吗;可以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护卫我大明江山;剿灭流寇;歼灭满洲八旗、蒙古两旗、汉军一旗。”

“第三个理由;扩军。”

“臣眼中的江宁营;必须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攻城拔寨、正面对敌、守卫城池;都要出类拔萃;遭遇流寇和后金鞑子的时候;可以面对面;真刀真枪对着干;可以从气势上;彻底压倒对手。”

“每一次征战;臣对江宁营将士的要求;是包饺子;不是赶鸭子;通俗的解释;就是要聚歼和围歼对手;最大限度消灭对手的有生力量;不是将对手赶跑了事;一直以来;江宁营的将士;都是这样做的。”

“这样一来;江宁营现有的九千将士;就显得有些单薄了;若是对手过于的庞大;江宁营吃不消;每一次的战斗;不能够最大限度的剿灭对付的有生力量;这对于江宁营来说;是最大的消耗。”

“所以说;臣的意思;江宁营要立即扩军;增加到三万人以上;有了三万以上的将士;就是面对十万之众;臣也敢保证;江宁营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皇上;诸位大人;这是臣的真实想法;恳请得到皇上的恩准;得到诸位大人的理解和支持。”

养心殿里面;非常的安静。

不仅仅是温体仁等人;就是朱由检;也被苏天成的豪气震撼了。

他们没有想到;苏天成计划的这么深远;要求如此之高。(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