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部分 (第1/4页)

东林四公子之一的刘云清;当初毅然脱离了东林书院;投奔到苏天成的门下;这是很轰动的事情;钱谦益没有做出来过多的动作;他就感觉到不服气;现在想起来;苏天成的心机深沉;想到的可能是从根本上动摇东林书院和复社。

与苏天成之间的辩论;令他很是憋气;从来都没有受到过这样的待遇;就是在翰林院;做庶吉士的时候;内阁首辅周延儒;对他也是恭恭敬敬的;在朝廷做事情的那段时间;他有着如鱼得水、意气风发的感觉;一个小小的江宁县知县;居然如此的狂妄;这是他不能够忍受的;也是必须要还击的。

至于说苏天成身为会试会元、殿试榜眼;这些事情;在他看来;没有什么大不了;科举考试考得好;不一定证明有真正的能力。

头脑里面;时时刻刻想着这些事情。令他失去了理智。

拜访张泰宁;没有得到好的效果。他准备开始冒险了;计划直接煽动两大营的军士抗议;只要两大营出现了波动;朝廷就不得不出面解决了。

这是非常危险的举措;弄得不好;可能身陷囹圄;甚至是身首异处。

张溥还算是清醒;知道做这样的事情。危险系数太大了;必须要计划好;否则真的出现了问题;他是无法脱身的。

人有时候就是这么奇怪。

张溥的身份很不错了;而立之年成为了复社的领袖;几乎是天下士子的领袖了;身处高位的时间长了。心态自然发生了变化;见不得有后起之秀;特别是威胁到自己的后起之秀。

出现这样的心态;算是比较正常的;只要能够自我调节;也不至于出现多大的事情。毕竟人人都有嫉妒之心的;可惜张溥不知道自我控制;他不会容忍苏天成的继续发展;更不会容忍自身的地位和权威受到影响。苏天成做出来的那么多事情;已经令他感觉到。这样的情况不加以打击和制止;不要多长时间。自己就要甘拜下风了。

张溥离开之后;张泰宁没有闲着。

张溥来拜访;他本来是很高兴的;毕竟张溥是复社的领袖;是南方士子崇拜的对象;可他没有想到;张溥是来挑事的;区区一个在籍的庶吉士;不是什么朝廷命官;居然想到了动摇两大营;想到了对付苏天成和江宁营。

张溥说到的事情;点到了关键;其实张泰宁的内心;也是有些不舒服的。

两大营和江宁营;悉数都在江宁县境内;军饷差距如此之大;而且两大营的军饷;以前还出现过拖欠的情况;这肯定会引发将士的意见;可人家江宁营的军饷;是自己想办法解决的;没有要求朝廷拨付一两银子。

这就说明了;苏天成在建设江宁营的时候;是花费了大量心血的。

如果张泰宁稍微动摇一下;听从了张溥的挑拨;给朝廷上奏了;哪怕是不提江宁营的军饷;仅仅要求增加两大营的军饷;都会引发轩然大波的。

可这样的事情;张泰宁是绝对不会做的;他是南京守备勋臣;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事情;而且出身在武将世家;知道建立一支强悍的军队;是很不容易的。

江宁营成立的时间;不过一年多;这还包括没有命名的时候;可人家建立的赫赫战功;令任何的将军;都是心服口服的;江宁营确实是一支无敌之师;这样的军队;要想方设法的好好保护;千万不能够葬身于内讧之中了。

两大营将士出现的波动;张泰宁还要想办法;尽量的平息;如果这个时候;有外力来干扰了;挑起了将士的怒火;会形成什么样的局面;他不敢估计;前些年;卫所军士哗变的情况;比比皆是;要是两大营也出现这样的情况;自己的脑袋也保不住了。

若是张溥说到其他的事情;张泰宁不会如此的警觉;但这件事情;绝对不能够疏忽。

不过思考了一天的时间;张泰宁立刻去拜见了范景文。

范景文参赞军务;统管北直隶和浙江的军务;身兼江宁营指挥使;也是张泰宁的直接上级。

当着范景文的面;张泰宁原原本本说出来了张溥的话语;以及自己的担心。

范景文的神情;越来越严肃。

苏天成还没有回来;江宁营招募军士、朝廷同意成立中兴学社的事情;他都是知道的;仔细思索之后;也是非常支持苏天成的举措的。

想不到;这样的关键时刻;居然有人想着挑事了。

而且这个挑事的人;是张溥。

范景文对东林书院和复社;也是不感兴趣的;他的认识;与苏天成有一致的地方;那就是身为朝廷官员;重点在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