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部分 (第1/4页)

的发现。包括卢天明、刘仲基等人,做事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大家目标都很明确,齐心协力,重点就是让江宁县的老百姓富裕起来。

毕竟是读书人,刘云清最大的理想,还是科举考试,中举人。中进士,所以说,他和典史刘仲基之间的关系,是较为密切的,两人都有着同样的任务,那就是要参加科举考试。

闲暇的时候,他也担心自身的前途,东林书院的影响是很大的。作为一名脱离了东林书院的读书人,在未来的科举考试中间。是不是会受到排挤,也是说不准的事情。

可这样的担忧,只能够是埋藏在内心,不能够有丝毫的透露。

孙承宗、鹿善继和黄道周等人的到来,让他欣喜若狂,而且即将成立的中兴学社。也是他主要负责ri常的工作。

孙承宗等人的影响,那是不用说的,跟着他们做事情,能够得到太多的学习,而且在读书人中间。出人头地,也是迟早的事情。

这段时间,他跟随孙承宗等人,与前来拜访的士绅、士子交谈,偶尔也插言,说出来自身的认识,大家相互之间,有着一些争论,但气氛是很好的,孙承宗等人,虽然资格老,但从不以资格来压人。

中兴学社的特殊之处,在于与官方的联系,非常的紧密。

听到苏天成说及学社的宗旨之后,刘云清是非常吃惊的,想不到学社能够直接给皇上和内阁推荐人才,凡是能够深入到田间地头和百姓中间,倾听他们的呼声,提出来合理化建议的人,都是会得到格外重视的。

这种掌握民间情况、知道百姓疾苦的办事风格,是很难得的。

苏天成和他认真交谈了一次,专门说到了中兴学社的有关事情,而且也很明确的说到了中兴学社的任务,就是要最大限度的团结天下的读书人,更好的诠释儒家思想,用事实说话,倡导读书人做实事,切忌空谈。

刘云清明白,中兴学社,一定的程度上,要排挤东林书院和复社,发展到后面,很有可能是吞并东林书院和复社。

他暗暗佩服苏天成。

人家没有用强制的手段,不是用武力来打压东林书院和复社,成立中兴学社,以理服人,让读书人团结在朝廷的周围。

完全理解了中兴学社的思想内涵之后,刘云清全力投入了学社的筹备工作之中。

十二月一ri。

卯时,县学附近,已经围满了人,其中不少的士绅士子,早早的就赶来了,这里面,不仅仅是江宁县的读书人,不少读书人,是从外地赶来的,甚至有不少的北方读书人,千里迢迢的赶来了。

孙承宗、鹿善继和黄道周等人,早就做好了准备,中兴学社,今ri正式成立。

皇上题字的牌匾,早就装裱好了,辰时正式揭牌。

中兴学社成立,仪式不是很复杂。

黄道周主持仪式,范景文受皇上的委托,代表朝廷,首先讲话,祝贺中兴学社的成立,接着是应天府府尹王道直,代表应天府表示祝贺,接着是孙承宗发言。

仪式结束之后,中兴学社正式开始运行。

也就是从成立的这一刻开始,中兴学社正式开始吸收社员。

苏天成不会讲话。

实际上,中兴学社的成立,他是幕后的推手,也是实际上的老板,中兴学社的绝大部分开支,都是江宁县县衙负责,这笔银子,不可能白白的拿出来,总是要产生效益的。

孙承宗的意思,要求苏天成讲话,可苏天成婉拒了。

他不过是江宁县知县,品秩不高,如此的场合讲话,显得有些不合时宜,范景文是正二品的朝廷官员,王道直是正三品的朝廷官员,至于孙承宗,那就更不用说了,这三人讲话,可以显示出来中兴学社的品味,不同一般。

再说了,苏天成也不是那种爱出风头的人。

可中兴学社的所有事情,苏天成是非常关心的。

他已经和孙承宗、鹿善继、黄道周等人,多次交谈了,牵涉到中兴学社的诸多具体事情,比如说学社的社员,到下面去调查情况,掌握民情,究竟该不该给予一定的补助,如果说提出来了很好的意见建议,该怎么样对待。

中兴学社的运作方式,也是有些独特的。

学社的内部,允许辩论,可一旦展开了辩论,到最后统一观点和认识之后,就不能够出现杂音了,社员可以保留自身的认识,可不能够继续鼓吹了。

中兴学社成立之初,主要是推荐基层的官吏,如知县、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