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部分 (第1/4页)

“三位大人,想必你们可能不知道,第三位士大夫,究竟说了一句什么话。”

苏天成看看孙承宗等三人,发现三人都在沉思。

“这位士大夫说的一句话,很是简单,他说了,只要他担任了部落的头领,一定让所有的族民,一ri三餐都能够吃饱饭。”

书房里一时间沉默了,过了好一会,苏天成才再次开口说话。

“三位大人,这就是晚辈为什么反对慎独的原因,想我大明朝,面临着多少的问题,已经是摇摇yu坠,皇上想到的,是解决面临的诸多问题,是稳固朝廷的通知,朝廷中间的官员,也分为了三类,一类提出来了慎独,要求上至皇上,下至文武百官,都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从道德层面的高度,一定程度的结合制度,来解决朝廷中存在的弊端。”

“另外的一些文武官员,眼睛里面看到的就是困难,脑子里面想到的,也是困难,他们提出来的建议和意见,就是撤东墙补西墙,就好比是装裱匠,没有能够看到我大明朝存在的痼疾,或者是不愿意触碰这样的痼疾,总是提倡修修补补。”

“试想一下,此两类的文武官员,和晚辈故事中间的前两位士大夫,是如此的近似,他们都提出来了宏伟的目标,可族民不是不相信他们,族民是等不起,估计还没有等到目标的实现,好多人就要饿死了。”

“看看第三位士大夫提出来的办法,或许在某些人看来,是如此的粗俗,简直不能够算是什么目标,可族民偏偏拥护他,要求他来担任头领,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他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他很是清楚,族民需要什么,首先要做什么事情,他明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族民能够吃饱肚子了,接下来才能够解决其他的问题。”

“三位大人,晚辈与刘大人辩论的时候,为什么不赞成刘大人提出来的慎独,皇上急切的想着改变目前的困境,内有流寇sāo扰,加之灾祸连连,老百姓吃不饱饭,饿殍满地,外有后金侵袭,威胁我大明江山,如此危急的时刻,要求皇上慎独,要求文武官员、士大夫以及士绅富户来做好什么慎独,能够击败流寇、能够驱逐后金,能够让百姓填饱肚子吗。”

“不用晚辈多说,三位大人也清楚,这肯定是不行的。”

“晚辈绝不是排斥慎独的观点,凡是读书人,都要有着崇高的道德品质,如此才能够更好的天下大治,可你必须要看看是什么时间,什么样的情况下,来提倡慎独。”

“中兴学社提倡的观点,有三点是最为突出的,一是掌握民间的疾苦,真实的知道老百姓需要什么,需要官府做些什么,官府应该从什么方面做出来努力,二是杜绝空谈,杜绝说教,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不管你是知府、知州、知县,你是百姓的衣食父母,那你就要尽最大的努力,保证百姓丰衣足食,空谈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不能够让百姓吃饱穿暖,三是士绅富户,包括士大夫,必须要做出来贡献,朝廷对于士大夫、士绅有着很多的恩惠,但这不是士绅不做贡献的理由,包括赋税等方面,你要掏银子,并且要首先掏出来银子。”

“晚辈对东林书院和复社最大的看法,也就是来自于这三个方面,东林书院和复社,一味的强调尊敬复古,一味的强调,保护士绅富户的利益,他们也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可他们就是嘴上说,他们想到了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吗,晚辈知道,他们没有,晚辈觉得可笑的是,有些地方,颗粒无收了,他们假惺惺的说免除赋税,这真的是笑话了,人家没有一颗粮食,都要饿死了,你去免除人家的赋税,你就是不免除,难道能够收到赋税吗。”

“晚辈在江宁县做出来的试点,就是要求士绅富户,都要做出来贡献,要首先上缴赋税,市舶司已经废除了所谓士绅富户、甚至是士大夫的优惠,不管是谁的货物,一律都要缴税,既然你能够赚到银子,那就承担赋税。”

“晚辈免除了田赋,明年照样要免除,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农户勉强能够丰衣足食,晚辈还想到了,到了一定的时候,县衙要帮助农户,逐渐的富裕起来。”

“基于此,晚辈觉得,中兴学社的任务是很重的,中兴学社的影响,不仅仅是在江宁县、应天府,乃至于南直隶,而是在不长的时间,将这些认识,推广到我大明朝的各地,中兴学社要遍布我大明朝各地。”

孙承宗的脸sè,再次的有些红了。

苏天成说完之后,他首先开口了。

“苏大人有此想法和远见,乃是我大明朝的福音啊,中兴学社肩负重任,老夫这把老骨头,就扑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