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部分 (第1/4页)

“谢谢小王爷的夸奖,下官到河南府不足一年时间,没有做多少的事情,也是心有余力不足。就说今日到府邸来,请求福王殿下募捐,也是迫不得已的。”

“苏大人太客气了,父亲捐银子,这是应该的,父亲的封地在洛阳。一定要为河南府的发展做出来努力的,父亲一直都很关心河南府的百姓,每年都拿出来一些银两和粮食,救济百姓,不过今年不需要拿出来了,府州县都设立了济农仓,很好的救助了百姓。”

苏天成不经意的看了看朱由菘。

朱由菘的脸上。神色平静,看不出来想些什么。

这位后来做过一年南明皇帝的藩王,确实不简单,说话有礼有节,颇似朝廷大臣的口气,看来能够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时候,登上南明皇帝宝座,确实不简单。

“福王殿下和小王爷能够这样想,是河南府百姓的福气,更是下官的福气。”

“哦。苏大人的意思,父亲这样的做法,很少见吗。”

苏天成楞了一下,想不到这样的语病,居然被朱由菘抓住了。看来这位小王爷,不好对付,日后还需要小心才是,难道说心疼捐出来的十万两白银,想着找自己的麻烦吗。

“下官这样说,没有什么奇怪的,各地的藩王,不得参政,虽说各自有封地,只不过是一处住处罢了,既然不能够干政,地方上的事物,也不需要关心,那是朝廷和官府考虑的事情,藩王不干涉,不出力,不能够说是错误的。”

“苏大人,我是第一次听见这样的说法啊,是不是有道理,我不敢评论,苏大人若是有兴趣,能不能继续说说你的认识啊。”

有些话是不好深入说的,想不到朱由菘不忌讳,两人毕竟是第一次见面,再说了,藩王府邸里面,不知道有多少的锦衣卫和东厂内卫,稍不小心,一些要害的话,传到朝廷里面去了,就是皇上想着偏袒,估计大臣都不会答应的。

就在这个瞬间,苏天成对朱由菘的看法,有些好的地方了,藩王的后代,包括藩王本人,绝非都是傻瓜,都很是精明,可能正是这样的原因,皇上和朝廷里面的大臣,不顾一切的防备各地的藩王,这样做,有一定的好处,避免了为皇帝宝座的自相残杀,但这样一来,也限制了皇室人才的发展,生在皇家,不一定是好事情。

至于说历史上,传说福王朱常洵守着万贯家财,就连洛阳城快要被攻破了,都不愿意拿出来银子鼓励士气,这样的事情,不说真假如何,至少苏天成不相信。

“小王爷关心的事情不少啊。”

“呵呵,苏大人若是有这样的认识,那就算是我关心的事情不少吧。”

苏天成有些语结了,朱由菘为什么这么直接啊。

“小王爷,有些事情,下官觉得,还是注意一些的好。”

“我知道这些,一直都是很注意的,注意了二十多年了,这样的话,每天都在听,听到现在,耳朵里面,已经有茧子了。”

“小王爷说的真是有趣,你身为皇亲国戚,身份尊贵,注意一下,也是应该的。”

朱由菘扭过头,看着苏天成,一字一顿的开口了。

“苏大人,你怕了吗,若是怕了,什么都不用说了。”

苏天成眯起了眼睛,他不知道,朱由菘为什么会在自己面前,说到这么多忌讳的话语,这些交谈,若是被皇上知道了,肯定会闹出来风波的。

“下官有什么可怕的,小王爷多心了,只不过下官觉得,朝廷有些规矩,不管是不是合适,都是要遵守的,若是不小心触碰到忌讳了,后果不一定很好的。”

“苏大人,这里是后花园,只有你我,难道说我们之间的对话,皇上和朝廷大臣会知道吗,若是这样,那我真的不敢说什么了。”

苏天成的舅子是晋王朱审烜,面对藩王的时候,他没有那么多的忌讳,加之一些不同于这个时代的认识,所以同藩王接触的时候,都是直来直往的。

不管朱由菘是什么想法,能够在自己面前说出来这些话语,已经是很不错了,至于说内中的原因,苏天成隐隐猜到了一些。

“小王爷说笑了,下官做人有自己的原则,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福王殿下捐银十万两,用于疏通黄河,这等的豪气,不是任何人都能够做到的,下官心里有数。”

“苏大人提到这件事情,我正有些疑问,江宁营清理商贸事宜,是真的吗。”

“真的。”

“对谁都不例外?”

“一视同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