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部分 (第1/4页)

择进攻宁锦防线。”

“皇太极领军,曾经进行过两次大的战役,崇祯二年的时候,他们取道蒙古,从喜峰口入侵我大明,攻打到了京师,崇祯四年的时候,皇太极领军公道大凌河城,这两次的战役,皇太极实实在在获胜了,故下官以为,皇太极很有可能选择这两条线路中间的一条。”

“大凌河城的战役,乃是后金为了破坏我大明巩固宁锦防线,以至于对他们造成威胁,这条进攻线路,实际上是宁锦防线的一部分,下官前面已经分析过,皇太极不会选择从宁锦防线进攻的,如此看来,还剩下一条线路,那就是取道蒙古,从喜峰口入侵我大明。”

“大人可以看到地图上面的标注,从喜峰口攻入我大明,有多条线路,可以直接威胁我大明京师,崇祯二年的时候,后金选择的是攻陷遵化,经过蓟州、三河、顺义、通州等地,直逼京师,令京师震动,那一次是皇太极亲率大军。”

“后金刚刚建国,进攻我大明,无非是想着展示自身的威力,并非想着真正的威胁到京师,所以我的考虑,皇太极不会亲征,最多派出某位郡王进攻我大明,选择从喜峰口进攻,接下来的线路,亦不会选择遵化。”

“如此一来,后金还剩下一个进攻的方向,那就是侵袭居庸关,进攻昌平。”

随着苏天成手指的移动,杨嗣昌死死的盯住了喜峰口和居庸关、昌平一带,他一直都没有说话,显然是在紧张的思索。

好一会,杨嗣昌开口了。

“苏大人,何以见得后金不会从大同、榆林等方向发起进攻呢。”

苏天成脸上出现了微笑,看来杨嗣昌已经接受了自己的观点,后金会在建国之初,对大明朝发动进攻。

“下官刚才已经说过了,后金刚刚建国,对我大明朝发动进攻,不过是为了展现自身的实力,这等情况下,他们会选择最容易造成轰动的地方进攻,从喜峰口突破,直接威胁到我大明京师,这样造成的轰动效应是最大的,若是选择进攻大同、榆林一带,不过是陕西和山西遭受到威胁,不可能造成很大的轰动,下官以为,后金不会做出来那样的选择。”

杨嗣昌点头,开口说话了。

“苏大人这一番的分析,有理有据,我是心服口服啊,难怪江宁营能够取得那么多的胜利,这与苏大人的运筹帷幄是密不可分啊,看来兵部要着重考虑,加强喜峰口、居庸关和昌平一带的防御了。”

说完这些,杨嗣昌看着地图,微微叹气。

“可惜啊,当年的宁锦防线,如今关外只剩下锦州和宁远这两座孤城了,周围地方,悉数被后金控制了,这才致使我大明处处被动,锦州、宁远和山海关组成的宁锦防线,全长四百余里,要是能够进一步稳固这条防线,后金何足惧啊。”

苏天成看向杨嗣昌的眼神,有了一些变化,难怪朱由检那么的信任杨嗣昌,难怪杨嗣昌以知兵闻名朝野,看来杨嗣昌确实有些本事,一眼能够看到问题的关键。(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正文 第四百三十七章 将信将疑

张凤翼被任命为辽东经表面看起似乎是遭遇到贬斥但敕封为太子太这就令朝廷文武官员震动一般来敕封太子三师或者是太子三那就是要进入内阁的标志至于敕封为三公或者是三那是至高无上的荣能够享受到这份荣耀的文武大臣是不多的。

崇祯三年的时张凤翼被敕封为太子少出任兵部尚这一次出任辽东经敕封为太子太地位明显提升了。

从一定意义上来张凤翼出任辽东经实际上是全面负责抗击后金的事带有钦差大臣的味就算是兵也不可能过多干预的。

有着这些荣耀按说张凤翼应该是高高兴兴去上任但结果并非是这样的。

虽然说在剿灭流寇的战斗朝廷军队屡屡获得胜流寇已经被最大限度的压制可在迎战后金满八旗、蒙八旗的战斗明军依旧是无法雄特别是野外应九成以上是失败这也导致明军只能够坚守宁锦防龟缩在锦州城、宁远城和山海关里城外的大片区都是后金活动的地方。

这里面最大的差还是在骑兵上面。

满八旗和蒙八旗的骑确实骁他们的军生活习惯于明朝军士就不相因为恶劣的条满蒙军打小就是在马背上生狩猎维持生马术和箭术都是很不错加入到军队里面之稍加训练。就是骁勇的军士。

大明朝是农业社军士大都来自于开国之时的那些骁勇将骨头都化成灰加之大明实行屯军制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