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部分 (第1/4页)

后金和皇太极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一定会派出重兵,护卫大凌河城,失了大凌河城。意味着什么,皇太极很清楚,若是这次攻打大凌河城,成为了大明与后金的再一次战略上的决战,那就需要引起朝廷的高度重视了。

孙承宗做事情很实际,他知道,苏天成更加的实际。不会考虑到与后金的战略决战,时机还不成熟,后金的力量很强大,还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短时间之内,剿灭后金政权。恐怕是做不到的。

如果是其他人来主持攻打大凌河城的战斗,孙承宗一定是反对的,并且很不客气的弹劾,阻止这种行为的发生,但苏天成的情况不同了,孙承宗相信苏天成,既然苏天成决定要做的事情。就是有了充足的把握。

担心还是存在的,不管怎么,这都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战斗。因为大凌河城的特殊xìng,也因为一些特殊的jīng力,孙承宗甚至想着,亲自到前线看看,可他还是不会这样做的,毕竟自己的年纪大了。若是赶往了锦州,徒增麻烦。

急匆匆赶往养心殿的时候,孙承宗的脑海里,一直都在思考着利弊。

进入养心殿,孙承宗发现,皇上的情绪,显得有些焦虑。看来皇上也在为这件事情担心。

很快,内阁所有大臣,户部尚都进来了。

“诸位爱卿,孙爱卿准备攻打大凌河城的部署。想必你们都知晓了,这几rì,朕很是担心啊,大凌河城在辽东的重要xìng,是不容置疑的,苏爱卿能够察觉到大凌河城之重要,朕很是欣慰,可攻打大凌河城,需要详细的部署,不能够出现丝毫的偏差,关宁锦防线,牵涉到了京师的安慰,不能够有丝毫的闪失,若是这次的进攻。。。”

朱由检有些不下了,作为皇上,话也是要注意的,不能够自乱军心。

孙承宗很快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苏大人经过了详细的思考,做出来攻打大凌河城的决定,是有所依仗的,关宁锦防线的驻军,达到了三十余万人,特别是江宁营进驻关宁锦防线之后,局势慢慢发生了变化,依靠着锦州、宁远以及山海关的坚固城池,后金依旧不能够撼动关宁锦防线,臣以为,就算是苏大人抽点十五万的兵力,攻打大凌河城,驻守锦州、宁远和山海关的军士,依旧有接近二十万人,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苏大人才敢于大胆开展攻击的,江宁营的骁勇,臣是有着充足信心的,故而臣以为,皇上不必担忧。”

朱由检点点头,但脸sè依旧yīn晴不定。

这个时候,唐世济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如此重大的战役,朝廷还是要派出大臣,时刻掌握战局情况的。”

唐世济刚刚完,孙承宗很快开口了。

“皇上,臣不同意唐大人的建议,苏大人身为蓟辽督师,本就被皇上授予了临机专断的权力,这个时候,若是朝廷派出大臣,是何身份,兵者凶险,需要随时做出来决断,若是派出了大臣,不熟悉辽东局势,与苏大人的意见相左,该如何的决断,奏报朝廷是不可能的,因此而贻误军机,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孙承宗完,刘宗周也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孙大人的建议是正确的,这个时候,朝廷需要支持孙大人,如此重大的战斗,孙大人一定是很谨慎的,不会轻易做出来决断的,各项的部署都完成了,朝廷若是派出大臣,恐怕会影响到部署,影响到作战的。”

唐世济似乎早有准备。

“皇上,臣以为不一定,既然早有准备,孙大人就应该及早的奏报,可奏折来了,距离进攻的时间,不过两三rì的时间了,这也就明了,部署是可以调整的,朝廷派出大臣,也是为了保证战斗的顺利,若是出现了万一的情况,能够及时决断,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唐大人,你的这个认识,有些偏差啊。”

孙承宗情绪微微有些激动了,不知道多少次的征战,朝廷里面都出现了这样的争论,事实明,这样的争论,最终都是坏事的,没有正面的作用,反而对战场上的指挥员形成了掣肘,朝廷里面的大臣,不熟悉军情,偏偏要做出来决定,令下面的指挥员无所适从,看看苏天成的多次战斗,包括剿灭流寇的作战部署,都是在战斗打响之前,奏报朝廷的,这里面的用心,是非常清楚的。

“孙爱卿有何见解,出来就是了。”

争论出现之后,朱由检没有明确表态,其实他也在思考,究竟该如何办理,是不是派出大臣,一方面监督战役,一方面代表自己做出来决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