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部分 (第1/4页)

“下官已经明白了,大人这一手很是高明,后金鞑子前些年入关的时候,大量劫掠财富,同样也劫掠人口,后金鞑子地处贫寒之地,人口本来就不足的,现在,他们仓促败退,退到了黑山,没有来得及顾及这些被劫掠的汉人,甚至在修筑黑山城池的时候,不顾这些汉人的死活,大人决定接纳这些汉人,一定会引发连锁反应,大量的汉人要想方设法投奔过来,短时间之内,后金必将丧失大量的人口,等到他们明白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

祖大寿和祖大乐恍然大悟,原来这样的安排,牵涉到深层次的问题了。

祖大寿还是有些担心的。

“大人,如此多的人进来了,该如何安置啊,再说了,这些人里面,是不是有后金鞑子的奸细,也是不清楚的啊,根本就无法甄别啊。”

“这没有什么困难的,关宁锦发现延续四百余里,闲置了大量的耕地,这些耕地,都是需要有人耕种的,安排他们分散耕种就可以了,不允许他们进入到城池,各处的堡垒据点,注意一下他们的行踪,从中甄别出来奸细,问题就解决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du8du8。)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du8du8。阅读。)

正文 第六百七十九章 反应太慢了

大明开始容纳这些被劫掠的汉人,消息迅速传开了。

大量的人开始涌向了大凌河城,接受了简单的检查之后,通过了大凌河城,进入到关宁锦防线的区域,也有一些性急的人,通过小路,进入了关宁锦防线,短短十余日,投奔过来的人,竟然达到了十余万人。

苏天成和徐尔一都没有预料到,这么多人涌过来了,检查和安置是一个方面的问题,关键是十多万张嘴,可都是要吃饭的,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粮食,这可不是能够省下来的,总不能够让过来的人饿死。

徐尔一忙得不可开交,具体的事情,都是他思考和部署的,苏天成只考虑大事情,比如说接纳这些人,这样的大事情拍板之后,具体的事情,就要他思考部署了,苏俊、苏二童、徐继礼和顾兴松等人,都被抽调出来了,开始了全面部署,包括这些人该如何的分片安排,该如何的调集粮食,很多的事情,还需要众人亲自下去落实,关键是边军里面,也存在一些败类,欺凌这些投奔过来的汉人,侮辱妇女,克扣粮食的情况。

接着这个机会,苏天成提出来了一个方案,那就是将边军中间的部分军屯户,一并安排下去,有些军屯户,好几代都是务农了,根本就没有拿过刀剑,和农民差不多了,这些军屯户,和投奔过来的汉人,混合安置,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的安排,按照地方的建制,这些军屯户中间,产生了里长和甲首,管理某一片区域。

按照这个方案,徐尔一安排徐继礼和顾兴松两人。根据各地地形的情况,划出来诸多的区域,每个区域都由专门负责,安排落实。

按照这个方案,安置的工作进展很是顺利。

没有人注意到,边军慢慢的在减肥。人数在逐步减少,从城池、据点和堡垒走出来,扛起了锄头,成为了真正的农民。

这些边军,虽然是军屯户,但以前都是为军官服务的,种植的粮食,需要上缴军官,自己留下的是不多的。这些财富,都流到军官的口袋里面去了,可朝廷必须拨付的军饷,还是不能够少的。

苏天成的这一手,断掉了很多边军军官的财路。

但没有人敢说话,谁都知道,苏天成厉害,江宁营更是骁勇。若是贪墨粮饷的事情,被察觉了。那可是掉脑袋的事情。

安置的力度逐渐加大,半个月的时间过去,按照督师府的要求,有十一万边军被安置下去了,加上投奔过来的十余万人,二十多万人。被安置在大凌河城到山海关四百余里地的区域内,专门开垦土地,从事耕种事宜。

这样的安置,也是需要政策出来的,督师府及时下达了政策。从明年开始,官府按照白银的价格,征收粮食产量的两成,作为应该上交的赋税,其余都属于种植户自身所有。

这个政策,极大的激发了军屯户的积极性,以前他们自己能够得到四成的产量,就算是很不错了,现在翻了一倍,不少的军屯户,主动提出来要求,要求耕种土地。

徐尔一也慢慢明白了苏天成的意思。

用这种办法,来裁撤边军,是最为稳妥的,既然这些军屯户自身有了收入,就不需要军饷了,而且军屯户还能够上缴不少的粮食,或者是白银,这等于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