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部分 (第1/4页)

“柳敬亭,你深知老百姓的苦楚,也应该清楚该做些什么事情。”

“刘崇三,你是本地人,清楚这里的情况。我们多次交谈,该做些什么事情,我也不过多的强调了。”

“想要建设好登州和莱州,不是嘴上说说的事情,你们有很多的具体事情,需要扎扎实实、沉下心来做,你们需要吃苦。若是高高在上,不体察民情,不能够掌握真实情况,登州和莱州就没有希望。”

“后金鞑子入侵,大量的士绅富户被杀,人口大幅度的减少。这里成为了我大明百姓恐惧的地方,如此关键的时刻,你们到这里来了,就要挺起腰杆,吃苦是必须的,我也是知晓的,不过你们吃苦了。皇上和朝廷也是清楚的。”

“目前最为重要的是两件事情,第一是有关耕地的分配问题,第二是城池的建设问题。”

“关于耕地的问题,我的建议是,用两个月的时间,重新丈量土地,进行重新的分配,凡是有人拿出来地契。官府一律收购,接着分配给百姓,要求百姓种植耕地,这是一项浩繁的工程,也是你们必须要面对的大事情,做好了这件事情,登州和莱州就稳定了大半。具体的要求是,用一个半月的时间,丈量耕地,逐一登记造册。与户部的底册进行对比,确定耕地的面积,接下来用半个月的时间,各级的官府,重新分配土地。”

“登州和莱州,必须要迁徙大量的人口,这件事情我来办理,凡是迁徙到这里的人口,官府也要负责登记,弄清楚人口,按照人口的多少,划分耕地。”

“重建城池的事宜,重点考虑三个地方,第一是登州和莱州的府城,第二是蓬莱城池,具体采用的办法,不妨招募老百姓进行修筑,官府拿出来银两,做工的百姓能够得到收入,就能够缓解灾害造成的影响,至少他们能够自给自足,不需要官府过多的救济。”

“你们必须要记住,完完全全的救济,是没有多大作用的,关键是要求老百姓动起来,这就是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的区别了,官府总是给予老百姓救济,不能够解决根本的问题,要给老百姓机会,让他们劳作,自己挣银子生活,要让他们种地,能够收获粮食,要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希望,这就是你们最关键的任务了。”

“登州和莱州的位置非常重要,这里将成为我大明最为重要的海防线,将来,我们还要在这里建立起来强大的水师,我们要将这里建成为最为重要的海上贸易基地,要让这里成为我大明最为富裕的地方之一。”

任务安排之后,苏天成决定在这里呆上一个月的时间,前期的事宜,需要大量的银子和粮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外界大力的扶持,登州和莱州自身是无法起步的。

户部和工部的官员很快来到了登州和莱州。

朝廷决定拨付两百万两白银,救济登州和莱州,这点银子肯定是不够的,但也是朝廷能够拿出来的极限了,苏天成很是理解,这恐怕是孙承宗极力争取的结果,孙承宗马上就要致仕了,提出来的意见建议,皇上一定会尊重的。

登州和莱州的秩序,主要依靠苏天成带来的两千江宁营将士维持,但这样的情况,不能够持续过长的时间,邓辉和蓝桥正上任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构建府衙的架子,官员配备不是很大的问题,关键是吏员和衙役的配备,缺乏了这些人,照样是难以做好所有事情的。

想着在登州和莱州招募,困难很大,多尔衮在登州和莱州肆掠的时候,劫掠了绝大部分的青壮,那些不愿意屈服的青壮,或者是士绅富户,一律都斩杀了,所以说,这个时候,只能够从江宁营将士里面,抽调人员,这些被抽调的人员,立刻转变了身份,成为登州和莱州府衙的吏员。

首先进行耕地的丈量,这件事情的进展,很是顺利。

绝大部分的士绅富户被杀,全家几乎没有什么人了,地契也在大火中付之一炬,所以耕地的丈量,进行的很是顺利,只不过登州和莱州的地盘很大,虽然工作进展顺利,但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做完的。

苏天成参与了一天的耕地丈量工作,做这件事情,很是辛苦,好在登州和莱州属于平原地方,山地很少,土地的丈量没有遇到太多的阻碍,江宁营将士天不亮就带着干粮出发,沿途丈量,各县也抽调了人手,参与其中,测量土地的江宁营将士,悉数都带着帐篷,测量到什么地方,天黑之后,无法做事情了,就在那里安营扎寨。

刘崇三和柳敬亭分别负责登州和莱州的土地测量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苏天成说出来了对登州和莱州未来的展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