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部分 (第1/4页)

差,后果不堪设想。”

豪格的话语说的比较委婉,但也点名了事态。

满人权贵历来信奉武力进攻,对于战役部署和筹谋,不是特别的重视,不少的军官认为,一旦实力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样的计谋,都是无济于事的,至于说总体的部署和安排,那是统领考虑的事情,这样的认识,几乎成为了习惯,这也是皇太极非常重视范文程,其余满人权贵对范文程不是很有兴趣的原因。

皇太极也在想办法改变这样的状况,仅仅依靠武力是不够的,还要有足够的睿智,这样才有可能真正的统领大军,可惜他也不能够完全摆脱规则,若是下面的军官,个个都非同一般了,如何能够维持自身的统治。

明军攻下黑山城池之后,做出来的举措,也令皇太极担忧,毕竟这诱敌深入的计谋,需要对方的配合,若是陈新甲突然决定不进攻了,明军就在黑山驻扎了,逐步稳固黑山周边,选择恰当的时机再次发动进攻,那皇太极就将面临巨大的困难。

二十万大军的消耗是巨大的,不可能长时间的维持,大清国历来不习惯长时间的消耗战,除非是迫不得已,想想崇祯四年的大凌河之战,那一次大清国的消耗也是巨大的,持续几个月的征战,弄得国内都有些空虚了。

但皇太极不愧是一代枭雄,他相信自身的判断,更是相信范文程的分析,毕竟决定权在自己的手里,不管范文程如何的分析,最终做出来决定的还是他。

“不用多说了,慌什么,明军进攻之初,谨慎一些是自然的,从大凌河城到黑山,不过一百里地,陈新甲用了三ri的时间,才走完这区区一百里地,可见他是非常谨慎的,舀下了黑山,自然也是需要休整一番的,文程的分析是完全正确的,你们有什么可担忧的,不过过去了一两ri的时间,就如此的着急,起码的耐心都没有,如何的领军作战,这件事情不要继续说了,都回去做好准备,陈新甲下一步要攻打义州,我们还有时间做充足的准备,朕可不想出现任何的意外。”

皇太极的话语,定下来了一切,对范文程的怀疑自然也不存在了,因为这些都是皇太极做出来的决定,豪格与阿济格等人,是绝不会怀疑皇太极的。

众人都离开之后,范文程留下了。

“奴才谢皇上的信任。”

“文程不要这样说,你的分析是准确的,朕必须要训斥有些人了,稍有风吹草动,就急不可耐了,他们其实是针对你的,朕很清楚。”

范文程振作了jing神。

“皇上,奴才可用人头担保,陈新甲一定会继续进攻的,奴才刚刚还有一个理由没有说,就算是陈新甲不想进攻,恐怕大明的崇祯皇帝和朝廷也是不会答应的。”

皇太极笑着点头,他也清楚,一个长期受到大清国压制的崇祯皇帝,在有了这样的机会之后,肯定是督促进攻的,绝不会轻易停下来。。。)

∷更新快∷∷纯文字∷。

正文 第八百三十四章 无力阻止

内阁首辅杨嗣昌感觉到烦躁,辽东进行的进攻,在他看来,有一定的必要,这至少说明了,辽东完全稳定下来了,朝廷在辽东掌握了主动权,通过这样的进攻,jing告后金鞑子,那种任由后金鞑子嚣张的岁月一去不复返了。

可杨嗣昌对于陈新甲担任主帅,主导这一次的进攻,的确是不满意的,他与刘宗周的认识完全一样,如此大规模的进攻,主帅应该是苏天成。

杨嗣昌可不是外行,军事知识是丰富的,在父亲的影响下,自小他就阅读兵书,而且在父亲因为征伐流寇的决策错误,被免去职务之后,他还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认为父亲所采取的招抚政策,不是完全错误,只是在对待流寇首领的时候,应该采取不同的办法,若是按照苏天成那样的做法,绝不饶恕流寇的首领,对于下面的军士,采取安抚的政策,结局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在这样的基础上,杨嗣昌对于军事部署方面,一点都不感觉到陌生。

可惜他这个内阁首辅,不可能与前任内阁首辅孙承宗大人比较的,孙承宗有着丰富的阅历和无人能及的威望,曾经在辽东征战,一手创建了关宁锦防线,成为后金鞑子望洋兴叹的防御中坚,这么多年无法彻底攻破,孙承宗不遗余力的支持苏天成,让苏天成率领江宁营,彻底剿灭了困扰皇上和朝廷多年的流寇,稳定了大明王朝的内部。从这些贡献上面来说,孙承宗算得上是内阁第一人。

可惜就是孙承宗这样的功勋之臣。最终也是辞去了内阁首辅的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