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部分 (第1/4页)

在互市做生意的,岳高峰和刘基是代表官府和江宁营,收取诸多的赋税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毕懋康早就离开安宁堡,到登州去了,岳高峰和刘基两人。重点的精力,也转到了情报的搜集方面去了,特别是刘基,是投靠江宁营的,对锡伯族和达乌尔族的情况很是熟悉,搜集情报更是如鱼得水,商贸方面的事宜,基本都是宋思军直接负责了。

随着孙元坤将重担压给宋思军,岳高峰和刘基慢慢也开始服从宋思军的领导了。当然这里面有前提,也是苏天成同意这样的做法之后,岳高峰和刘基才会执行的。最近一段时间,宋思军带来了消息,估计岳高峰可能要离开安宁堡,到登州去了,因为威海卫码头需要大量的人员,市舶司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岳高峰作为熟悉管理的人才,肯定是要调整的,安宁堡、靖边和威海卫码头,并驾齐驱。成为了江宁营军饷的主要来源了。从收入和发展的前景方面来说。码头的力量无疑是超过互市的。

安宁堡和靖边的交易市场,和几年前也有很大的区别的。市场在逐步的扩大,前来交易的蒙古部落越来越多,随着锡伯族和达乌尔族部落的壮大,臣服他们的蒙古部落越来越多,这些部落也被准许进入到安宁堡和靖边,直接进行交易,特别是这几年的时间,蒙古部落遭遇了不少的灾害,特别是风灾和雪灾,几乎是没有什么粮食的,完全依靠在互市的交易,得到了大量的粮食,维持部落的生存,躲过灾害。

这个交易的过程中,宋思军是最大的赢家,不过赚取到的珠宝和黄金白银,他自己可没有什么,分为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上缴朝廷的,一部分是江宁营的军饷,经过了数年的发展,互市每年赚到的银子,大致维持在五百万到八百万两白银的数量左右,其中两百万两上缴朝廷,其余部分都是江宁营的军饷。

随着交易的频繁,宋思军掌握的情报也越来越多。

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经过了这几年的交易,从宋思军这里获取了燧发枪、火炮等武器,得到了大量的粮食,部落开始迅速的发展壮大,在河套地区,没有哪个部落敢挑战的,随着部落的壮大,锡伯族和达乌尔族部落的领,不满足于目前的地位了,他们想到的是征服草原。

草原最大的部落还是科尔沁部落,作为后金鞑子的强有力支持者和联盟,科尔沁部落的领袖地位,是得到了草原诸多部落的认可的,而且科尔沁部落的人数众多,力量庞大,尽管有其他的部落挑战,但总是败在了科尔沁部落的手下。

锡伯族和达乌尔族部落,想到的就是打败科尔沁部落。

单纯从打败科尔沁部落的角度出发,宋思军是完全赞同的,蒙八旗以科尔沁部落为主,科尔沁部落代表后金,指挥蒙八旗,必要的时候,参与到对大明的战斗之中,能够击垮蒙八旗,对后金鞑子是沉重的打击,对大明朝是有百利无一害的,但时机要把握好。

辽东、登州、复州、宣州等地的情况,宋思军都是知晓的,可以说大明如今是多事之秋,击败后金鞑子成为了主要的任务,多处开战是不利的,这样的前提下,蒙古草原保持平静,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为大明守好边关,是最为重要的任务,暂时不能够有异动。

所以说,宋思军按照苏天成提出来的要求,尽量的稳定住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的领,让他们平静下来,继续发展壮大自身的力量,等待合适的时机。

后金鞑子在安宁堡和靖边也有不少的商贾,这个情况,苏天成和宋思军都是知晓的。

在这一点上面,宋思军是佩服苏天成的,将生意与政治割开了,当初有人认为,互市不应该让后金鞑子参与进来,必须要彻底的困死后金鞑子,可苏天成不是这样的看法,商贾做生意,看重的是利益,有人愿意出高价,就算是你去限制,效果未必很好,大明与后金对峙,在辽东这个地方,一样有商贾往来两边做生意,不可能完全禁止的,从这一点上面看,后金鞑子要到安宁堡和靖边来做生意,没有必要完全禁止,也不可能完全禁止。

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家相安无事,各做各的生意,当然了,问题也是存在的,后金的商贾,通过一些暗地里的渠道,购置了一些火器,虽然不是从宋思军的手里直接购买的,但人家能够想到办法,从其他的渠道获得。

这两年,一个新的情况出现了,令宋思军最为头疼的情况出现了,逐渐壮大的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出现了矛盾,两个部落都想着拥有河套地区的领导权,这可不是什么好的现象。

得到这个消息的是刘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