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部分 (第1/4页)

本身,那也是毫无道理的,因为会议每天几十万的费用,都是需要用从他们身上得到的税收支付的。会议多开一天,莫斯科政府就要多掏几十万出来,目前严冬已经到来,莫斯科的城市居民取暖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呢,资金上还存在着近二百卢布的缺口,这也就是说,会议少开两三天,这笔资金就省出来了。但是现在没人考虑那个,大家都很热情,甚至比会场内真正控制全局的几位巨头还要热情几十倍。

坐在会场后方记席的第一排座椅上,霍尔尼科娃的脸上始终带着迷人的微笑,因为她身边那两位报社董事已经给了她新的承诺,只要今后两年内她不跳槽走人,那么报社方面会给她百分之二十的股份,除此之外,报社的年盈利,她还能另外得到百分之三的抽成。

霍尔尼科娃固然很势利,但是她却很有眼光,她进到,有了今天在红场上的那一番表演,也许等不到明天早上,各个媒体机构的邀请函就会送到她的面前,这其中肯定也包括不久前炒她鱿鱼的塔斯社。在这样一个关头,她会怎么选择?离开毫无名气可言的《进步日报》?不,她不会,她要留下来,她要做给所有人看,她霍尔尼科娃绝不是一个只有外在的花瓶。

会场上的静默,令这个新闻敏感度极高的女人嗅到了不寻常的气息,作为一个曾经颇有知名度的记,霍尔尼科娃当然不会相信这些所谓的苏维埃代表在以静默的抵制克里姆林宫,这里面肯定有猫腻,而有猫腻的地方就有新闻线索——不管这个新闻线索是真抑或是假,都能吸引住公众的视线。

带着这样一种想法,霍尔尼科娃密切关注着会场上的每一丝异常。经过这样的观察,她现一个奇妙的地方,那就是主席台上的人,一缕面色紧张、焦躁甚至还带了几分无可奈何。而在代表席上,那些保持缄默的代表们,也不是很轻松,他们几乎每隔几十秒钟,就会扭头朝一个固定的方向张望一眼,而在他们所看的方向上,都会有一个显赫人物的存在——郭守云便是这显赫人物中的一个。

“六巨头操控苏维埃扩大会议,全体代表成傀儡。”几乎是在现这一规律的同时,霍尔尼科娃的脑子里便出现了这么一个新闻标题,而这个新闻标题的出现,令她既觉得兴奋又觉得不寒而栗。

经过一番慎重的考虑,她用笔在自己的记录本上写了一段话,而后将这一页撕下来,折叠整齐之后,又在纸背写下郭守云的名字,随后,才将纸条悄无声息的递给了场边负责警戒的安全人员。

………【第二四九章 抓住遮羞布】………

六位巨头之间的抗衡,造成苏维埃扩大会议上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大冷场,面对这样的冷场,郭守云不着急,其它几位巨头同样也不着急,说白了,这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场小游戏,大家交一下手,试探一下对方的立场有多坚定,而后该让步的让步,该妥协的妥协,大家为的就是一个面子,不会有什么实质上的利益损失。至于说除他们之外,别人会不会遭遇什么损失,那就不是郭守云他们所要考虑的问题了。

会议冷场过十三分钟,没有人站出来言提问,没有人跳出来指责,甚至没有人大声的打哈欠,这会开到这份上,还开什么啊?作为主持的丘拜斯明白,在六巨头之间的分歧得到解决之前,这个扩大会议是别想开了。万般无奈之下,丘拜斯作为白宫的代表,先后与联盟院、民族院、苏维埃最高主席团进行了紧急磋商,大家一致决定,暂时休会,把今天会议的议程,改到明天去谈。

就这样,原定三个小时的会议,只开了不到一个小时便如同闹剧一般的结束了,随着丘拜斯宣布暂时休会的决定,各方代表先后退席,在克里姆林宫外,这些傀儡将会接到民众英雄般的欢呼和拥护,但是面对媒体,他们除了“无可奉告”之外,一个单词都不会多说,因为他们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上头”的命令还没下来呢。

会议结束后。郭守云并没有跟着退场地代表一起离开,他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津津有味的看着手上那张带有淡淡香气的便条。便条是霍尔尼科娃传给他的,上面只有短短一个问句:“先生的车上是否还有空余的座位?”

这个女人很有意思,郭守云最初看到纸条的时候,便如是想到,她倒是不怕自己吃了她,或许,她根本就是送上门让自己吃的。

相信在任何男人地眼里。像霍尔尼科娃这样一个气质高雅、相貌狐媚而身材又高挑适度的女人,都是很有吸引力地。而郭守云也有同样的感觉,如果时机恰当。他绝不介意和这个女人有更亲密一点地接触。不过很可惜,眼下的形势摆在那,今天散会之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