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 (第1/4页)

两个问题说高继武即喜又愧,喜的自然是当今圣上终于要动江南官场动手,愧的是有负君恩,没办法完全掌握驻守苏州的平江军。反倒让那些本地将领,将他这个统领架空的差不多,这种有负圣恩的惭愧感,让他面对眼前这位郡王爷时,也面露羞愧之色。

意识到这是一个戴罪立功机会的高继武很快道:“回小王爷的话,目前平江军末将只能掌控四成兵力。其余六成兵力,都被江南出身的几位将领把持。若能拿下他们,平江军的基层兵卒末将倒有信心收编他们。

这些年末将被压制权力,更多都是李知府有意打压末将在军中的威望所导致的。而苏州如今盐铁走私猖獗,很大原因就是李知府也参与其中。当然,这个事情也不至李知府一人所为,整个苏州官场至少六成以上的官员,都跟那些盐商跟商贾有勾结。

末将也曾向伯父去家书诉说过此事,只是伯父曾言此事事关江南稳定,国家财赋基础不能随意上报,末将才一直隐忍至今。事实也正是如此,不光江南官场的大员牵涉其中,就连朝中江南籍的重臣,跟此事也牵连甚多。牵一发动全身,末将才不敢奏明圣上。”

听完高继武的回禀,赵孝锡也清楚,连其伯父永平侯都不敢轻易挑破这个毒瘤。原因固然有担心失控的原因,但更多还是独善其身的思想作梗。不过联想到朝廷大的风向,文官集团本身就压制武官集团,不插手这种影响朝纲的政事也很正常。

想明白这些赵孝锡很快将以点破面的计划,告诉了这位早就等着今天到来的高继武。让他回军营做好一切准备,随时听候他的命令,清除这些依附在朝廷身上的驻虫。同时也让这些文官清楚,碰上他代表武人的小霸王,之乎者也远没刀枪剑戟管用。

在得到了赵孝锡的周密安排,早就被文官压抑的几乎无心整军的高继武,也清楚那些文官碰到这位蛮横的小霸王,只怕好日子也过到头了。有这种深受两宫宠信替武官撑腰的郡王爷,不得不说是他们这些武官之幸啊!

第二卷 第六十七章 秘密抵达的援军

在烟雨楼陪着这位外放出京,就几乎未曾见过的小王爷秘密会面后,赵继武显得跟平常外出一样,很快又独自一个人回到了城外的军营。对于那些光明正大在军营中**作乐的部将,他象以前一样装做没看见。因为他知道,这些人的死期不远了!

做为武勋世家出身的将领,高继武无疑是忠于皇室的武将,在他心中忠于君主的理念是打小就被灌输的。相比这些本地崛起的将领,他能走上高位的机会无疑更多。这也是不少地方将领,在看到升迁无望之后,就抱着在任一时捞一笔的想法混日子。

这在高继武看来完全不配称为一个合格的带兵之人,可偏偏他们正是那些文官所喜欢的武官。对于高继武这种不太受控的武勋家族武官,他们往往都敬而远之。虽然不敢随意找罪名诬陷高继武,却也很容易架空他们。毕竟,平江军还是历属知府管辖。

加上平江军的军费开支,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官府提供,这也导致高继武很多时候都有种受束缚的感觉。只是他的忍辱负重总算得到了回报,那位小郡王对他能保持清廉,不与那些文官同流合污表示出了很满意的态度。

这意味着此次江南窝案被清查之后,做为驻扎苏州的平江军统领,他也会受到不小的嘉奖。甚至他能预想到,只要这次配合好这位钦差王爷的任务,他未来在军中会走的更远。毕竟,通过家族的书信,他已然知道这位郡王爷,将来很有可能领兵收复燕云十六州。

尽管这是历代武将都为之奋斗的功绩,可做为律属厢军编制的高继武,非常清楚若朝廷无人使力。想调到边境参加战斗,他的机会微乎其微。若是能得到这位小王爷的器重,那这种情况就不一定了。说不定,对方只要在圣上面前提一句,他就能带兵跟随出战也未尝可知。

带着这种对征战沙场的期望,高继武站在那些武将闹腾的营房门口驻足片刻,很快就回到了自己所在的营房。面对那些心腹干将们,愤怒的表情,高继武为了保密并没透露什么。告诉他们回营休息之后,也跟往常一样走入营帐之中。

熟悉高继武的将领,看着这位统领并没以前那些愤愤不平的表情,也觉得有些反常。却也没多想,这位统领已然得到了指示,这些祸乱军营的将领死期不远。就当今晚是给他们送行的断头宴,也省的到了地府还觉得冤枉。

从烟雨楼回来的赵孝锡,回到客栈就看到带着他秘令离开的龙四回来了。告诉他事情已经办妥,明天那些人就会抵达苏州城外,随时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